南鹤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诗路天台墨池南宋bull胡融
TUhjnbcbe - 2022/4/23 0:02:00

吾闻逸少笔,人手銛如戈。

结庐在华顶,凿池派天河。

书将*汗写,墨遣神手磨。

掞藻卧白云,秃兔堆成坡。

临池日月远,素流变玄波。

咨嗟抚遗迹,寒猨啼薜萝。

搏壁寻瘗鹤,入洞求换鹅。

长松落青荫,石巘空摩挲。

释义:

墨池:即指位于天台山华顶避暑山庄附近“书圣”王羲之墨池,又称王右*墨池。

相传王羲之在此洗笔而使池水变黑,后人便尊其此池为王右*墨池。

逸少笔:逸少即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

逸少笔,指王羲之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词出《晋书?王羲之传》

銛:同“铦”,其意锋利。

汉?贾谊《过秦论》:“非铦于钗戟。”

结庐:构筑房舍。

晋?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华顶:天台山主峰华顶海拔米,四季如画:“春观杜鹃,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赏雪”被称为华顶四绝。

掞藻:铺张辞藻。掞,舒展、铺张。

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秃兔堆成坡”:形容练字的勤奋。秃兔指写坏的用兔毛制成的笔。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夫》:“海鹏终负日,神马背眠槽,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临池:学习书法。

典出《晋书?卫恒传》:“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素流:清澈的流水。此处应指墨池原来的池水。

玄波:黑色的水波,亦指巨浪。玄,黑色。

典出《说文》:“黑而有亦色者为玄。”

咨嗟:叹息。

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猨:通“猿”。

薜萝:薜荔和女萝,都是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野生植物。

《楚辞?九歌?山*》:“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仿佛若人,见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

瘗鹤:即指《瘗鹤铭》,著名的摩崖刻石,唐朝顾况撰,上皇山樵书,在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长江中。乾隆二十二年移置焦山定慧寺。

宋?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今存《瘗鹤铭》……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换鹅:王羲之写经换鹅。

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长松: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巘:大山上的小山,亦指重峦叠嶂。

胡融(年-年)

字子化,别字小瀹,号四朝老农。宁海县城人

宋朝人,隐居不仕,《赤城志》卷一四收其佚文《南塘记》,约撰*定末(年),其文中有“以冼去其平生功名之念”,“以穷烟波之乐”云云,当为隐居之文士。

为诗宗杜甫,游天台之作,奇胜处直逼秦州诸诗。阆风先生刘倓心折之。尝赋诗,有云:“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飘飘词赋谁摩穹?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北斗以南惟有四朝老农。”

《天台续集》别编卷四录其《游天台诗》凡十三首。

撰有《历代蒙求》、《土风志》等,已佚。

书圣“王羲之”与天台山

王羲之学书天台白云先生,其事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唐代道人徐灵府《天台山记》:白云先生初入华顶峰,遇王羲之入山学业,先生过笔法付羲之……羲之唱喏,即归书堂。援又得三年功,书成矣。相传咸康五年(年),王羲之在游历天台山时,巧遇隐居在华顶山的白云先生,被收为关门弟子。

白云先生指导他研读《*庭经》、修道练功,并授予“永”字八法,即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

王羲之在《兰亭序》后又追记了《记白云先生书诀》,明确记载了天台白云先生授予的书诀的雅事。

王羲之在天台山中学习书法六年有余,留下了王羲之书堂、墨池、*经洞、独笔鹅碑等诸多“书圣”遗迹。

宋代胡融、陈白有《墨池》、《书堂》、《*经洞》等天台诸诗,记载了王羲之书堂、墨池、*经洞存在于宋代天台华顶的历史。

摄影:姜胜、风、苏格等

诗路天台┃《杜鹃花》清?张联元

诗路天台┃《一行禅师塔》清?袁枚

诗路天台┃《天台瀑布》唐?曹松

诗路天台┃《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宋?苏轼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唐?孟浩然

诗路天台┃《秋晚历游台山》清?释大经

诗路天台┃《寻张逸人山居》唐?刘长卿

诗路天台┃《寒岩寺》元末明初·张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路天台墨池南宋bull胡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