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辈人讲,邓州古城南门是老百姓入城进行商业活动的主要城门,吊桥朝放夕收,早晨吊桥放下,人们挑着货担、赶着牛车进城,傍晚十分人们纷纷出城,吊桥收起。从效果图看,有关设计还原保留了吊桥景观。
▲现状
邓州内城:(砖城)
隋置邓州,原城久废。元至正十六年(公元年)“失刺把都攻王权,破之,毁其城。”明洪武二年(年)金吾卫镇抚孔显知邓,招抚流民,命*千人、民户筑城周长米,高6.7米,基高7米,池深5米;洪武六年,建门楼四座,为砖城辟四门,东门曰:“振武”(后改为迎旭);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平城”;北门无名,为防湍河水浸城,常封闭。城上设角四角楼、炮台四处,瓮城小楼3座,窝铺33处,女儿墙处,并有护城河;三门各架池桥。清代知州马迪吉、冯九万、赵德等曾修内城。清末民初,内城只有4个门楼。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个土炮台;女墙实存个。—年为防止日寇入侵固守而拆除。现存古城广场南隅一段。
▲邓州内城四门据了解,作为首批开工修复的项目,邓州城墙将按照明代记载的高9.6米,下宽11.2米,上宽9.6米进行修复,城门楼均为上下二层,歇山顶,两层均面阔三间。在规划设计前,我市邀请诸多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先后对接中青旅、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等国内业务水平一流的策划、设计单位,并邀请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和知名大学教授莅邓,反复研究史料,实地考察,深入探讨古城修复方案的实施路径。
据介绍,古城墙修复预计将在今年8月底整体完工邓州唐宋故城(古穰城,明代以前)已不复存在,其城址位于今邓州外城东南1公里许,西贾村以东。分内外2城,外城周长12公里(比明清邓州外城规模更大)。元朝至正十六年(年)十二月,元*血洗邓州,古穰城毁于战火。现存邓州古城为明清时期所建,受损于民国战乱。解放后由于城区及人口的不断发展,内外城终被民房“占领淹没”,只剩下外城的部分残垣及两条回形城河水系,依旧在诉说着古城的过往。在八零后小编的儿时记忆里,在外(土)城墙上走着基本可以绕城一周,上面长满了柏树、酸枣,小伙伴们在上面捕过蝉、挖过何首乌,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儿童乐园。随着平城门及西段城墙重修,邓州古城有望逐步恢复往日雄姿。也许城墙已没有了护城安民的*事意义,但她在历史、文化层面仍然意义重大,是发掘城市历史、丰富城市内涵、塑造城市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备受邓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