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华(晚清)盘山图
冒广生(-)书盘山诗卷四十五首并自跋
钱振锽(-)作《盘山集序》、梁鼎芬(-)尾跋
设色纸本手卷
款识:盘山图。鹤亭仁兄大人方家指正,仲山华。
钤印:仲山、崇华
题跋:1.宣统元年六月,弟阳湖钱振鍠拜序。钤印:臣振鍠印、阳湖钱氏谪星2.宣统己酉五月,钝宦冒广生写毕记。钤印:钝3.己酉初夏,鼎芬记。钤印:芬、藏山
说明:上款人“鹤亭仁兄大人”即冒广生。
题跋者简介:1.钱名山(-),字振鍠,世居江苏常州,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与胡蕴、高燮、唐文治并称为“江南四大儒”。
2.梁鼎芬(-),字星海,晚清文学家、藏书家、诗人,广东番禺人。
尺寸:画心31×cm约3.7平尺
诗卷长跋31×cm约19.0平尺
全长八米多的诗画合璧卷,由崇华画赠冒鹤亭的《盘山图》、冒鹤亭手书自作诗《盘山集》四十五首诗卷,以及钱振锽作《盘山集序》、冒鹤亭自跋、梁鼎芬尾跋,五个部分组成。先说冒鹤亭老人的这卷《盘山集》诗卷。
年,即戊申年,是年光绪三十四年,冒鹤亭任慈禧陵墓神路工程的监修官,是处监修官共十人,耆寿亦为其中之一,在去普陀峪定东陵的途中,冒鹤亭、耆寿游览了盘山。从冒鹤亭的自跋中可知,冒鹤亭在游盘山之前,跟耆寿借了一本《盘山志》,耆寿说,借《盘山志》不可无“盘山诗”。于是冒鹤亭在游览盘山之际得四十五首“盘山诗”,并“眎阁学”。
耆寿,为当时朝廷农工商部左侍郎,是冒鹤亭在农工商部的“顶头上司”,两人有“金兰之交”,耆寿比冒鹤亭大三岁,故冒鹤亭称耆寿为“兄”。《冒广生友朋书札》收录耆寿写给冒鹤亭三十封信。“钝宦”是冒鹤亭的号,辛亥以后,改号为“疚斋”。在梁鼎芬的后跋中,亦称冒鹤亭为“钝宦”。梁鼎芬在冒鹤亭游盘山归来的诗卷后题跋中提到:“郁华老人已沈泉,钝宦来此吾无缘,松红杏诗篇断,梦想楸花廿五年,乙酉初夏(年),伯希约游盘山未成,今为钝宦题此辄复忆之。”
“郁华老人”即盛昱,字伯熙,又作伯希,号意园,清宗室,满洲镶白旗,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年,郁华老人曾约游梁鼎芬出游盘山,但未能成行,二十五年之后,当冒鹤亭出示此《盘山集》诗卷时,梁鼎芬回忆起梦想了二十五年的楸花,也许盛伯希当年约梁鼎芬出游盘山之愿是去看盘山盛放的楸花。因为在年初夏之际,郁华老人盛昱已“沉泉”十年矣。在《冒鹤亭先生年谱》第-中提到:己酉年,三十七岁,是年,先生手书《戊申诗卷》,初题《盘山游草》,后改《盘山集》,再改是题。
又有:手书工整苍劲,先生以“得意之作”自况。钱名山为先生《盘山集》作序,略云“今上建元四月,冒子鹤亭于役东陵归,出所作《盘山集》,示……以追溯贞观之君臣,所以寝甲枕戈,不自暇逸,以能中夏万世之威者,用是奋发我中国人士之志气,去其怠墯柔弱之积疾,以力追古昔之雄”年谱中未录钱名山《盘山集序》全文。根据年1月26日《文汇报》刊载的一篇冒鹤亭曾孙冒佳骐撰写的《张伯驹、启功题冒鹤亭〈盘山诗卷〉》,以及《冒鹤亭先生年谱》所载可知,在年,冒鹤亭应撰写两卷《盘山集诗卷》,一卷赠送给了耆寿,并有耆寿上款,又有张伯驹、启功题跋,此卷后来由耆寿的儿子惠孝同转赠给冒鹤亭之子冒舒諲,现存海外冒氏后人处。
而另一卷《戊申诗卷》为冒鹤亭所书并亲自收藏,后有“钱振锽跋序”以及“梁鼎芬题诗”,散佚在外而不得,考诸此卷,疑即为年谱及文汇报文中所载《戊申诗卷》。年谱中第,注《戊申诗卷》“原件存于北京亲属家,一九八零年编著者曾亲眼所,现已流落海外”。如记载无误,则戊申诗卷在八十年代流落海外,而此自藏卷包首上有七八十年代文物出口标签,与年谱所载相合。
《盘山诗卷》书工整苍劲,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为冒鹤亭自况之得意之作,才有同时期山水画家崇华绘《盘山图》以赠。装潢于《盘山诗卷》及诸先生题跋之前。此图卷构思结构,以写生视悠然于山水之间,并且将冒鹤亭老人盘山诗的景致含括在内。如此图开篇即是“初入盘山”之盘山口,一条盘山路缓缓而向上,层层叠叠渐进,群山翠,云水相隔,白色雾气咪蒙,随着盘山深进,路转峰回之中,“游云单寺遂登桂月峰”、“桂月峰题壁”、“古中盘庆寺”、“北少林寺”、“薄暮至千像寺”等,树林、屋舍、楼台、石碑、高塔都在云山之中遥相呼应出现,山势变幻奇绝,或独立悬屏,或高巉凸起,或层峦叠嶂,观者根据画面或移动或重叠,或广深远,皆自由无拘,再回味《盘山诗集》所观所感,更若游盘山之情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