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罗晋坐实鹤唳华亭第一难神其实还有
TUhjnbcbe - 2025/4/10 3:09:00

纳兰惊梦/文

萧定权太“南”了,连唐嫣都这么调侃自己的老公,在《鹤唳华亭》里,太子萧定权当真看起来是个爹爹不疼、舅舅爱不着的角色,“史上最南太子”的人设算是坐实了。

然而,“太南”的只有太子吗?显然不是,有个人可比他难多了,就是那个虐太子千百遍,太子依旧苦苦期待一个肯定与赞许目光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听起来霸气十足,其中的酸甜苦辣可原非这么简单。皇帝,可从来就不是什么舒坦职业。虽然听起来天下大权在握,生杀予夺都在一念之间,但实际上有的皇帝真没有那么爽,这一点在《鹤唳华亭》里体现得很明显。

《鹤唳华亭》里黄志忠饰演的皇帝萧鉴,经历的“难”是千百年来皇帝都回避不了的两个致命问题:相权与兵权。

两个老大难问题,首当其冲便是兵权问题。《鹤唳华亭》里皇帝总是有意无意疏远太子,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忌惮太子的舅舅武德侯顾思林是位威望与军功皆盛的外戚。偏偏在外敌压境,皇帝又不得不依仗这位国舅爷戍边御敌。

如果了解南北朝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萧鉴为何会忌惮武德侯到就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被牵连的地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拥兵自重的名将与皇亲国戚篡位称帝的事情实在稀松平常。所以即便是血脉亲情,也足以打消皇帝对于执掌兵权统帅的猜忌。

其次第二个大难题便是相权问题,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鹤唳华亭》里的中书令李柏舟,当年以科举探花的名次步入官场,之后凭借才能与谋权平步青云,几乎登上了人臣的权力顶峰。中书令的权力之大,不仅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对皇帝的诏令如果觉得不合适的可以拒绝执行。这种说“不”的权力,其实本质上就是与皇权分权的意思。

所以在《鹤唳华亭》里,李柏舟能够势力几乎遍布了六部,甚至能够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以拱卫京城的名义培植了天长卫这样一支军队的原因也在于此。只不过对于皇帝而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柏舟的权势越盛,就越加剧了皇帝制约他的决心。

射柳场上“玉带换兵权”的戏码,就是最典型的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也充分显现了萧鉴绝非是个无条件宠溺齐王的昏君:一条玉带就套走了一支军队,既削减了中书令的权柄,又充盈了前线,同时增加节制武德侯的砝码。只是可怜太子冒着被射杀风险救父,却落得好处别人沾尽,自己无人问津的结局,皇帝连个像样的安抚都没有。

《鹤唳华亭》里,太子的幸与不幸都是遇到了卢世瑜这样一位授业恩师。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位清流大儒的教导下,萧定权成长为谨守臣子与儿子责任的储君;但不幸的是,卢世瑜的书生气,卢世瑜对于道与术的过于理想化,都深深影响了萧定权,但作为合格的皇帝,道与术从来都是不能抛弃的手段,这一点在萧鉴的身上得到了再明显不过的验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晋坐实鹤唳华亭第一难神其实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