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罗山——灵山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首《黄鹤楼》咏罢,不仅让人想起乘鹤而去的古人!
这位古人,曾在《出师表》中被点名;这位古人,曾继承诸葛亮的衣钵,托起蜀国最后一段的时光;这位古人,曾羽化飞升,乘黄鹤显圣人间。
这位古人,就是费祎,这位费祎,他的故乡,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罗山县了。
地名由来
罗山县之名首先见于隋朝——开皇十六年(年)置县,取名罗山县,因县南十里有小罗山(又名龙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
《太平寰宇记》卷信阳军罗山县:“因山以为名。”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汝宁府《山川》:罗山“在罗山县南十里,亦名龙山,亦名小罗山。隋县治在此山下,因以名县”。
小龙山位于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原本海拔有米。旧志有云——“小罗山,在县南五里,其形如印石、类玛瑙,四望回顾,峰峦环抱”。
小罗山虽然是县北部最高点,但由于几十年前开山采石,山头几近削平,加上近十多年来,县城不断扩张,高楼兴建,一般人已经很难感觉到县城附近有山头的存在。
大罗山指的是哪一座山则是一个谜。
现在全国知名的大罗山地处浙江温州,和罗山县相隔近一千公里。显然县南百里的大罗山不是温州这一座山。
以罗山县城为起点,相隔垂直50公里处并无山峰,再往南延伸20公里,70公里处有天台山,地处湖北红安县,未尝听说有过大罗山的旧名。
罗山县城东南45公里处有大苏山,这个距离和百里比较接近,但大苏山亦未用过大罗山之名。
罗山西南40公里处的灵山,原为霸山,因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方改称灵山,似乎也和大罗山扯不上关系。
无论隋朝的大罗山是个什么概念,是一座山,还是一个土坡,抑或是一系列山的总称,现在都已不可考了。
▲罗山县地名变迁
罗山县自隋朝得名以后,一千多年未再更改,在罗山县以前则主要叫做“鄳[méng]县”,也写作“黾县”,建制于西汉,一直用此名到南北朝。
鄳县
鄳县,中国古代地名。西汉置鄳县,划归江夏郡管辖。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城以西。
此后历经东汉、曹魏等王朝,政区建制及隶属不变。西晋建立后,鄳县改属义阳国。东晋十六国时为东晋政权据有,属义阳郡。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萧梁等政权辖有此地,以县属义阳郡或北义阳郡。北魏正始初年改属齐安郡。北齐改置高安县。隋开皇三年()废县,
▲罗山风光——落雁湖
罗山县,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总面积平方公里。罗山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全县总人口76.53万。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