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南北书风看瘗鹤铭
TUhjnbcbe - 2023/10/21 20:53:00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9520.html


  《瘗鹤铭》书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一千多年间,《瘗鹤铭》有着坎坷而复杂的经历。其书法的面貌,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变迁着。以今存的原石与仅有的宋拓残字相比对,已可见出很大差异。而大部分铭文则根本没有可信的早期拓本可资比较。凡此,都影响着鹤铭书风的讨论与研究。此外,《瘗鹤铭》书法正处于中国书史上南北书风转移的时期。

以其隶楷递变、内涵丰富与兼容性为特征。由于书法审美观念的转换,不同时代的书家与学者们,对《瘗鹤铭》书风的分析与评述差异也很大。对于鹤铭书风及其时代,究竟应该做怎样地判断,方才更加接近真实?分析梳理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客观地认识《瘗鹤铭》,乃至于书史南北书风、隶楷之变的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从南北书风看《瘗鹤铭》
  早在北宋,蔡襄就注意到《瘞鹤铭》与南北书风变迁的关系。他首先从书风判断鹤铭时代:
  瘗鹤铭文非逸少书。东汉末多善隶书,唯隶书最盛。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书为世所尚,元魏间尽习隶法。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瘗鹤文字有楷隶笔,当是隋代书。世云逸少,殊无仿佛也。


  蔡襄将《瘗鹤铭》置于晋(东晋,南方)、魏(元魏,北方)的地域差异,和汉末到隋代的时间进程中加以考察。指出当南方的东晋已经以“钟王楷法为世所尚”时,与之同时,北方的元魏还“尽习隶法”。南北两地书风存在着差异,只有在隋平陈统一以后,方才“楷隶相参”。在蔡襄看来,鹤铭正是“楷隶相参”的书风,所以他断为“隋代书”。


  然短暂的隋代38年之中,并没有《瘗鹤铭》文中的“壬辰、甲午”这两个干支纪年。当然,蔡襄不致在这样简单的判断上失误。这是因为北宋时鹤铭只存上半,铭文残缺不全,蔡襄并不知道有此干支纪年。
  《瘗鹤铭》所在的江南,是东晋、南朝故地。早就以“钟、王楷法为世所尚”,其书风发展变化进程较北方更快。故不应与“尽习隶法”的中原地区(魏)作同等观。既如此,为什么还要等到平陈以后才“楷隶相参”呢?清代学者对南北方书风差异与变化的认识更清晰。汪士鋐论及鹤铭书风时就曾指出:


  字体参杂篆隶,六代皆然。即南北分界,其书法亦未必不互相流传。何可定为平陈以后南土始有此碑?
  蔡襄非但书法独步当世,于书史亦俱独到之见。其论及晋、魏(元魏)南北两地书风差异、南方转变较北方更快、鹤铭兼有楷隶笔,这些观点都很准确。鹤铭虽非隋书,但其时代距蔡襄所说的“隋”不会太远。应是稍早于隋的南朝晚期,即梁、陈时期。蔡襄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判断鹤铭书风,远胜于*庭坚等仅从传闻和所谓“势若飞动”之类表面形态着眼。


  由于南朝有“禁碑”的敕令,故南方存碑刻很少,不足以反映当时书风氛围,其地域性亦不被注意。在清代以前,《瘗鹤铭》常被与中原碑刻相提并论。因其楷书的笔意显然更加成熟,往往在时代判断上就会被推迟。这也是《瘗鹤铭》每被判断为隋唐作品的原因。自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出,“书分南北”说一时盛行。《瘗鹤铭》的“地域特征”方始突出,于是又经常被作为“南碑”的典型,以之与北方碑书相比较。以二者之异同讨论晋、唐间隶楷的转变以及南北书风差异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者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山东掖县云峰山郑道昭诸刻与《瘗鹤铭》并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南北书风看瘗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