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口气规划六个片区四川这个市要大变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近日

乐山市人民*府网发布了乐山中心城区

通江片区、水口片区、蟠龙片区

肖坝片区、岷江东岸片区、牟子片区

六大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目前,这些规划草案正在公告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这六个片区将如何规划?

未来将如何建设?

快来一起看看吧

↓↓↓

《乐山市中心城区通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通江片区北至S,南至通棉路—龙游路北段,西以铁路为界,东接岷江,规划面积.8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8公顷。规划范围区内总人口12.5万人。

*区位关系图

二、

发展定位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区发展趋势分析,通江片区的性质为:乐山城市北部门户、山水宜居城市新区。

三、

总体结构

规划形成“一廊串两区,两轴通四向、三核心缀城”的总体结构。

“一廊串两区”:以竹公溪沿线为景观廊道,串联区域北部依托新一中和周边新兴楼盘以及保障性住房用地形成的王河居住区和区域南部依托通江已建老区及联运站附近城市建设形成的岷河居住区。

“两轴通四向”:以嘉瑞大道、檀木南街为东西向发展主轴线,连接棉竹、牟子片区;以乐青路、鹤翔路为南北向发展主轴线,打造为南下入城主通道。

“三核心缀城”:区域北部以万达广场为主的商业服务中心、区域南部为居民生活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沿竹公溪水系形成的文化休闲中心。

*功能结构分区图

四、

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1)铁路

成绵乐城际铁路和规划中成贵铁路在通江片区西部穿越,在规划区西部设置铁路编制站一处,远景规划为乐山铁路大动脉中心枢纽。

(2)高速公路

绕城高速公路在通江片区北面1.8公里处,并在乐青路延伸段设置有出入口,通过绕城高速,通江片区能快速与中心城区各高速公路实现对外交通接驳。

(3)快速交通

规划片区快速路有S,是通江片区与牟子片区、棉竹片区、苏稽片区和峨眉山市的快速联系通道,也是片区内交通疏散的快速通道。

(二)内部交通

1、路网形式

规划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间距均匀,联系方便。同时合理组织路网线形、增加南北向通道、加密中心区支路网体系。

2、路网等级

(1)主干道:规划形成“井”字型主干道路网结构,主要功能是集流,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主要承担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红线宽度一般为50—60米。包括南北向瑞祥路、乐青路以及东西向嘉瑞大道—檀木南街、翰林路、通棉路—龙游路。

(2)次干道:主要功能是分流,与城市主干道网一起构成新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兼有交通和生活双重功能,此外沿江河岸线打造景观休闲性次干道,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

红线宽度一般为24—40米。主要包括金紫街、杨山路、滨江路等。

(3)支路:主要承担区内的交通联系,满足地块内部的交通集散。红线宽度不大于24米。

*道路工程规划图

五、

绿地系统规划

以片区西部山体为生态基地,岷江、竹公溪沿岸打造绿化主轴线,针对通江片区现状绿地空间破碎、类型单一、连通不畅等问题,增加街头公园绿地、增补城市绿廊,提高通江片区整体绿化水平,同时在绿化建设中着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证湿地生物廊道的畅通,保护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最终形成“蓝绿交织、水城一体”的城市宜居区。

规划区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园绿地以及广场用地构成,形成多层次的绿地与水网景观系统。

片区绿地系统结构以带状布局形式为主,规划沿竹公溪和岷江分别形成片区主要两条公共绿廊,通过生态绿廊的打造,把片区外围生态信息,如空气、绿化、水环境等引入城市中心区域,绿色廊道与道路绿化结合形成绿化空间网络系统,每段绿廊、每段道路绿化和每个绿化节点力求体现自然生态氛围,同时沿绿化通廊规划多个公园绿地,丰富市民生活,营造“公园城市”的良好氛围。

六、

城市设计引导

(一)城市设计目标

通江片区依山傍水,从生态基础上来看可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西北部山林地区、中部湿地片区和东部临江区域。规划以“显山、露水、透绿”为整体设计原则,对山、水、轮廓线、水岸等要素进行控制,建筑布局宜大疏大密,建筑轮廓线结合山体背景而错落有致,岸线亲水而不乏活力。

(二)重点要素设计引导:

(1)竹公溪滨水空间打造

增加竹公溪河流廊道的景观多样性及连续性,结合竹公溪湿地公园的打造,使其成为具备规模的自然生态区域;创造连续不断的滨水步行道及绿地系统,增加竹公溪两岸可达性;增加滨水沿线的休闲开放空间,形成城市系列公园,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亲水空间。

(2)山水通廊打造,增加景观渗透

目前通江片区由于城市建设的铺开,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结构单一,各个景观板块无有效联系而造成景观通达性的明显降低。规划加强片区山水通廊的设计,通过瑞祥路、滨江路、檀木南街、杨山路以及竹公溪带状公园形成的山水相连的生态廊道,将景观廊道同外围山水连系起来。同时,在西侧山体以营造高密度的乡土树林和生态圈层为主,注重生态效益,形成片区绿色屏障环境景观带。

(3)街道空间及建筑布局形式设计

在街道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山水环境的协调,街道两侧建筑不完全封闭,留出一定开放空间来借景;在建筑布局上,与周边山水环境协调,形成有机建筑;高层建筑避免沿山水做屏障式布局,增强山水城市空间的流动性。

*通江用地布局

《乐山市中心城区水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水口片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西部,东至青衣江,与肖坝片区隔江相望;南抵大渡河,毗邻乐山高新区“总部经济区”;西以省道线为界,北接苏稽片区。规划范围为.92公顷。规划范围区内总人口3.7万人。

*区位图

二、

规划目标

结合整个城市功能的现状特点,确定本次规划的目标为:对片区水环境进行合理修复和保护,保留基地自然要素,引入生态低碳发展理念,打造亲水近人的生活空间;多点共生,以水、湿地、城市为载体,共建“城市即旅游,一街即一景”城市意象;考虑企业本土化,业态多元化要求,催生旅游、体验、康养、文创、服务、制造、地产、度假经济。将水口片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共营”示范区。

三、

片区职能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区发展趋势分析,水口片区的性质为:乐山市休闲湿地度假区,乐山水上运动体验区,集旅游衍生产业与城市生活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四、

总体结构

水口片区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三组团,水脉绕一园”的结构形式。

“一核”指在现状水口集镇基础上完善配套功能,成为片区公共服务核。

“三组团”指分布于片区东部沿江居住组团、片区中心以水口老镇区形成中部居住组团及西部工业集中区升级转型后形成的生产组团。

“一园”指被被大渡河、青衣江、临江河、峨眉河多条水脉环绕的湿地公园。

*功能分区规划图

五、

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1)铁路

正在建设的乐成绵城际铁路在规划区北侧边缘通过,规划建设的成贵铁路在规划区东部跨河而过。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铁路在该片区并无站点设置,对片区经济拉动有限,并对片区东部用地分割严重。规划应顺应铁路线路,处理好道路同铁路的关系,城市道路需灵活运用上跨、下穿等手段解决片区间的联系问题,同时强化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建设。

(2)高速公路

规划区内高速公路主要有东部纵贯的乐宜高速和横穿的乐雅高速。乐宜高速在规划区无开口与城市道路联系。在规划区北侧乐雅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设置立交节点,增加规划区的对外交通联系,提升了规划区对外交通通行能力。远期规划区段高速公路将作为城市快速路,主要承担跨组团和对外交通联系的作用。

(3)省道

省道线从片区西部穿过,与瑞祥南路形成一处互通式立交,提升了片区对外通行能力,同时与高新区“总部经济区”形成快速联系交通。

(二)内部交通

1、路网形式

规划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间距均匀,联系方便。

2、路网等级

①快速路:规划区内乐雅、乐宜高速路远期改为城市快速路,成为片区快速联系对外交通及中心城区各片区的通道,此外,苏安大道为联系苏稽、水口、高新区“总部经济区”三个片区快速通道,红线宽度40米,断面形式为两块板。

②主干道:规划区内的主干道主要为乐沙生态大道、瑞祥南路、青衣江路和水口西路。主干道红线控制宽度为24-60m,断面形式为一块板、两块板或四块板。

③次干道:居住区内主要道路为片区次干道,道路红线控制宽度24-30m,断面形式为一块板或二块板。

④支路:主要连接规划区内部各功能区及次干道,为内部交通服务,道路红线控制宽度12~20m,断面形式均为一块板。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六、

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三江多脉、四屏多园、一湖五湿地”生态绿地系统结构,顺应水口片区多条水脉环境,将片区建设成为“临水而居、依景而憩”的园林宜居新区。水口片区是与水系关联密切的城市综合新区,处理好生态、绿地、水等自然生态因素,是规划的重点。本规划以河流水系对城市建设区的渗透为机制,以滨水绿色廊道和道路绿化为骨架,以绿化公园、街头绿地、防护隔离带的塑造为重点,通过“绿道”串联湿地公园,突出规划区建设的生态要素,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生态开敞空间布局,形成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根据总体规划对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绿地系统结合河道整治和地块开发,建设广场绿地,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网架。其中中部居住组团利用桥梁设置了“环形绿道”,将组团用地与湿地公园进行有机串联。规划依托青衣江、大渡河、临江河、峨眉河以及规划区西侧外围山体,形成以外围绿带为绿环,以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为点缀的“一带多轴、一园多点”绿地网络格局。

一带:大渡河沿岸绿化景观带。

多轴:沿峨眉河、临江河及各组团间生态隔离带形成的绿化轴线。

一园:大渡河生态湿地公园。

多点:居住区内部结合公共设施集中区域,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设置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

规划结合用地布局,形成四大景观区,即生态产业风貌区、活力小镇风貌区、城市生活风貌区、绿地景观风貌区。

1、生态产业风貌区

产城融合,工旅融合主战场,强调规整,集约,成片开发,塑造现代产业园区时代风貌。

2、活力小镇风貌区

文创、商业、服务、居住、配套核心区,强调功能集聚,尺度适宜,绿化带两侧结合路口设置公共空间,建筑界面根据实际情况不必保持道路红线完全平行,前后凹凸变化,形成丰富的城市界面景观。

3、城市生活风貌区

通过大尺度公建和中体量居住构建具有地域辨识度的生活空间。在片区中部形成富有乐山地方民居特色,与山水共融于一体的生态居住景观区,居住配套,衔接主城疏解职能,强调统一,完善建设。

4、绿地景观风貌区

采用绿道串联组团、植物搭配合理的自由活力设计,结合“山水之势”,营造“水城一体”,打造水口片区独特的山水景观风貌。

七、

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设计目标:充分尊重片区山水大格局,保护大渡河、青衣江沿岸绿地景观,利用自然农田林地作为各组团间的绿隔或生态屏障,形成“城间山水相隔”,“城中见山滨水”的城市形态,营造乐山最美“水乡湿地”。

(一)城市天际线设计引导

城市天际线是由城市建筑与自然素材互相呼应、共同形成的天际轮廓线,是表现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优美的城市外轮廓线是极富美学价值的构图,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特征。在构建天际线时,应有意识的将各类建筑高度拉开层次。公共建筑适当增加高度,局部允许有超高层建筑,重视高层建筑群体的节奏韵律和对比统一,强化个别地标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空间形象设计,增加其在天际线构成中的份量,并使周围建筑群尽量与之配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水口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景观廊道通透性的表达,营造出看得见蓝,望得见绿的城市形态。同时统筹考虑乐山山水格局、乐山大佛、嘉州古城以及乐峨世界遗产廊道等重要影响因素,引导城市建筑分区、簇群分布。片区内主要控制区域为水口两江汇合口区域,按不遮挡峨眉山山体高度1/3控制,同时自滨江及风景区边缘向内由低到高

(二)城市色彩控制

城市色彩一方面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规划区所在地区四季分明,可采用暖色系有助于营造温暖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城市色彩与城市空间氛围相协调,不同的建筑场所,具有不同的空间氛围,对于城市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居住区的色彩设计应该和人们安宁、舒适的心理需求一致,应以恬淡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对于文化性场所,色彩性格多明净高雅,与当地文化特色相映成辉;对于商业性场所,则尽可能营造热闹、繁荣的氛围;而对于休憩性场所,“回归自然”成为必然需求,建筑色彩只能成为点縀,应以丰富的种植色彩为主。

针对规划区的气候特点,规划作如下设计引导:总体上的城市主色调应以浅色系为主。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识别系统,通过辅色调、环境色的对比,增强地段的个性;对于城市的重要节点,允许色彩突出,增强标志性和吸引力,同时为城市增添亮点。

(三)城市界面引导

1、规划引导界面类型及特征

——连续性界面:建筑紧贴退让红线,以一致性的裙房高度塑造连续性街墙;

——街墙式界面:建筑一般紧贴退让红线,与主要街道平行且高层建筑不退让裙房边线;

——间断式界面:利用非连续的界面鼓励空间互相渗透,界面可作凹凸变化;

——特殊界面:界面控制无须遵循其所在界面之规定,凸显其重要性。

2、滨水界面控制

营造滨水区域开敞空间,形成由滨水绿地—坡地绿化—滨江路—低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高层建筑区的多层次空间格局,以景观廊、景观路为景观渗透,联系规划区内部开敞区域,打造开放、空间舒缓、富有韵律的滨水界面。

3、主要街道界面控制

通过对主要街道沿街建筑高度、体量的控制,使沿街多层向高层逐渐过渡,产生富有韵律的起伏变化。

4、大渡河湿地公园界面控制

主要对大渡河湿地公园岛屿内建筑高度、体量进行控制,以多层和低层大体量建筑为主,打造大气、开阔的湿地空间。

(四)建筑设计引导

建筑设计引导主要从建筑风格、色彩、体量等方面进行控制。

建筑风格是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社会习俗和居民意识的综合反映。规划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现状地方建筑风格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规划区所处的自然条件,建筑应以山水风貌作为大背景,以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为主,注意建筑与周边自然山体和水岸和谐交融,建筑既要有特色,同时也不能独立于区域环境而过于突出自身。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采用浅暖色或采用暖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居住建筑形式应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体现生态、休闲居住的特色。

*水口用地布局

《乐山市中心城区蟠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蟠龙片区位*州片区中部,北部与通江片区相邻,东部与柏杨坝片区相接,南部毗邻城市绿心,西部与青江片区相接。规划面积.16公顷。规划范围区内总人口3.0万人。

*区位关系图

二、

发展策略

(一)城市双修策略

在重点区域,以小微弥合的方式激活城市可持续发展,合理布置重点项目,修补城市文脉和场所,修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竹公溪沿岸生态修复为重点,完善片区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城市修补,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组织,以及完善市*基础设施,激活片区发展活力。

(二)空间发展策略

强调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嘉州片区”和“高铁站前区“的定位,与青江、柏杨坝片区协调发展,并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确保区域在空间、环境、道路等方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

(三)城市风貌提升策略

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并结合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空间、水体景观、轴线发展带等要素,对开敞空间进行综合考虑,营造覆盖全区的开敞空间网络;通过对竹公溪的改造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内部景观河道,增强片区的活力和魅力;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确保城市景观的层次性,塑造协调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和公共空间。

三、

片区功能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区发展趋势分析,蟠龙片区功能为:“乐山中心主城”“嘉州片区”的组成部分,以生态居住、家居建材商贸为主的城市新中心区。

四、

总体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两心、三区”的布局结构

“一带”指依托竹公溪,打造竹公溪生态公园,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带。

“两轴”即:片区发展主轴——东西向的春华路,次轴——南北向的瑞云路。

“两心”指在片区中部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以及沿柏杨西路形成的以现代家居建材为主的商业服务中心。

“三区“指以瑞云路、春华路及范尖KV高压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三个生态居住小区。

*功能结构分析图

五、

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蟠龙片区周边道路,龙游路、鹤翔路和柏杨西路均为城市主干道,通过城市主干道,能实现与城市各片区、成乐高速、乐宜高速及城际铁路(高铁站)的连接。

蟠龙片区对外联系主要依托以下通道:

向东(至柏杨坝片区):龙游路、柏杨西路、春华路;

向西(至青江片区、高铁站):柏杨西路(接至乐路);

向北(至通江片区):鹤翔路(接乐青路);

向南(至青江片区、苏稽片区、辜李坝立交):鹤翔路(接长青路)。

(二)内部交通

1.路网结构

规划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间距均匀,联系方便。规划区路网主骨架呈“一纵三横”的结构形式,“一纵”是指鹤翔路,“三横”是指龙游路、春华路和柏杨西路。

2.路网等级

规划区内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1)主干道

主要功能是集流,是交通主干网的主要部分,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主要承担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规划主干路横断面形式为4—8个车道,红线宽度一般为50—60米。主干道主要包括柏杨西路、龙游路、鹤翔路。

(2)次干道

主要功能是分流,与城市主干道网一起构成新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兼有交通和生活双重功能。规划次干路横断面形式为4—8个车道,红线宽度一般为24—40米。主要包括春华路、嘉祥路、瑞云路、茶坊路。

(3)支路

主要承担区内的交通联系,满足地块内部的交通集散。规划支路横断面形式为2-6个车道,红线宽度一般为12-18米。主要包括竹公溪路、雪杉路、家园街等。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六、

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地系统结构

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包括竹公溪公园(片区级)、河道(阴阳河)绿带;防护绿地主要是指电力设施(范尖kv高压线)防护绿地。

(二)规划布局

规划各类绿地12.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4%。

1.公园绿地

片区级公园——竹公溪公园,作为整个乐山市竹溪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为本片区及周边片区服务。

规划在片区设置5处小型公园绿地,每处服务半径为米。

沿阴阳河两侧各布置8米宽滨河公园绿地。

2.防护绿地(电力设施防护绿带)

范尖kv高压走廊布置30米宽防护绿带。

七、

城市设计引导

(一)城市设计控制体系及其元素

基于规划区的用地、道路和河流形成的基本空间格局,结合开发强度分区,依据城市设计控制的目标导向,确定规划区的城市设计控制体系,包括节点、廊道、高度、界面等控制元素,形成“点-线-片-网”的城市设计结构。

(二)城市设计控制目标

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塑造以商业、居住、休闲相融合的蟠龙片区新貌。通过城市设计控制,营造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形成具有现代城市风貌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区。

1.自然元素控制目标

竹公溪作为片区主要的自然元素,自北向南流经片区东部,流域长约2KM,合理利用自然景观优势,塑造片区特色,以及打造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公园,实现竹公溪水域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片区是本次设计导引的主要目标。

2.人文元素控制目标

柏杨西路沿线已基本形成家居建材专业市场,商业氛围浓厚,在城际铁路高铁站运营后,沿线势将成为乐山市中心城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因此如何打造丰富的城市商业景观及城市天际轮廊线,将成为片区风貌景观塑造的成败关键。

(三)城市设计控制策略

通过对城市节点、廊道、高度及界面进行控制,来增强城市肌理和地面空间利用。

1.节点控制

节点是地区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点”状元素,包括大型公共活动中心和大型开放空间,分别位于门户部位和重要部位。

规划区有3处门户节点,分别位于柏杨西路、鹤翔路和龙游路沿线。

规划区内重要节点是指春华路沿线竹公溪生态公园,以及瑞云路和鹤翔路交叉口。

2.廊道控制

廊道是地区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线”状元素,包括街景廊道和水景廊道。

街景廊道指城市主干道廊道(包括柏杨西路、龙游路和鹤翔路)和中轴线廊道(春华路)。

水景廊道指竹公溪自然生态景观廊道。

3.高度控制

高度分区控制是地区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片”状元素,以开发强度分区为基础,并与城市设计控制体系的其它元素紧密相关。

4.界面控制

广场、道路和河流等开放空间是感受地区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重要载体,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广场界面、公共服务及商业街道界面、主干道界面和滨水界面。

*蟠龙用地布局规划图

《乐山市中心城区肖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肖坝片区规划范围包括老城片区以西,绿心以南,青衣江、大渡河所包围的区域。规划面积.62公顷。规划范围区内总人口4.2万人。

*区位分析图

二、

发展定位

以居住、教育功能为主的城市区。该定位解读如下:

肖坝片区依托大渡河、青衣江和斧头山肖坝崖墓的有利区位和自身的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同时结合高新区总部经济区的建设,打造承接成都,对接川南,辐射攀西的重要高教科创聚集地。

肖坝位于世界遗产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之间,同时辐射周边其他旅游节点,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特征使肖坝地区必然成为乐山旅游乃至蜀南地区旅游的服务中心之一。

肖坝片区将结合城市教育园区的建设,以及作为嘉州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与车子次中心和老城次中心形成环绕绿心公园的公共服务环。新功能的引入,特别是历史文化、旅游服务、教育科研等功能,将肖坝的总体定位确定为乐山城市新区。同时,肖坝的功能不应是单纯对乐山城市功能的疏解,更重要的是肖坝功能与嘉州主中心整体功能的互补。

三、

片区功能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区发展趋势分析,肖坝片区的两大核心功能为:生态宜居功能、科研教育功能。

四、

总体结构

总体用地结构上突出沿青衣路和肖坝路形成的肖坝片区的综合功能轴带,由西向东依次形成:游憩--居住--教育--居住--教育等主体功能区。

*功能结构分析图

五、

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1.高速公路

肖坝片区片区周边有成乐高速、乐雅高速、乐宜高速、绕城高速等,G93成渝环线高速(乐宜高速)在肖坝片区设有出口,对外交通便捷。

2.大件路

大件路途经肖坝片区中部,通过长青路与青江片区相连,交通转换快捷,其主要功能承担城市外围大件运输等。

3.区间道路交通

肖坝片区内部道路,肖坝路、绿心路均为城市主干道,海棠路、绿心南路为城市次干道,通过片区内部、外部城市主、次干道,能实现与城市各片区的连接。

肖坝片区对外联系主要依托以下通道:

向东(至老城片区、岷江东岸):肖坝路、滨河路、海棠路、大桥西街;

向西(至水口片区):绿心南路(接乐沙生态大道);

向北(至柏杨坝片区、青江片区):绿心路、肖坝路;

向南(至高新区):大渡河大桥(接高新大道)。

(二)内部交通

1.路网结构

规划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联系方便。同时合理组织路网线形、增加南北向通道、加密中心区支路网体系。

2.路网等级

规划区内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1)主干道

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主干道路交通结构,主要功能是集流,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主要承担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红线宽度一般为40—60米。

一横:大件路(青衣路、肖坝路);

二纵:乐雅高速连接线、大渡河大桥连接线及绿心路。

(2)次干道

主要功能是分流,与城市主干道网一起构成新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兼有交通和生活双重功能。

红线宽度为24米。主要为沫风街等。

(3)支路

主要承担区内的交通联系,满足地块内部的交通集散。红线宽度12-18米。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六、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思路

肖坝片区是与山水关联密切的城市新区,处理好生态、绿地、山水等自然生态因素,是规划的重点。本规划是以自然山水、绿化延伸轴,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带共同形成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环境。

在肖坝片区中,城市建设区成为生态系统的基质,构成其主体,而其中各级块状绿地形成基质中不同质地的斑块,起到调剂生态、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作用,而斑块又通过各种廊道如:绿带、道路,与外界更大的廊道、基质相连,形成生态系统中完善的生境。

2.规划布局

肖坝片区绿地系统以绿心为依托,滨河绿带为纽带,道路绿化为骨架,把绿化公园、桥头公园、街头绿地作为重要节点要素,构建网络化城市生态开敞空间。

其中,绿心路两侧各预留30米宽公共绿带,乐雅高速连接线两侧各预留不小于40米的街头绿地,高压走廊两侧各预留15米防护绿带。

(二)景观系统规划

1.规划思路

规划结合肖坝的地理区位和绿地系统的布局,精心组织各景观轴线和建筑空间,形成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相对应的重点突出、整体统一、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景观系统由多条不同特色的景观轴(带)及各特色景观区组成。

2.景观区

(1)校园文化景观区

该景观区位于大件路以北,用地性质以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主,大量采用造型优美建筑,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教育气息。

(2)滨水居住景观区

该景观区位于大件路以南,以滨水居住景观为主,形成富有时代气息,与山水共融于一体的居住建筑风貌景观区。

3.景观轴

规划形成沿青衣江、大渡河打造滨水景观轴。使沿江景观形成开敞空间城市景观节点——城市建设集中景观——滨河开敞生态景观节点——城市建设景观的空间序列。

七、

城市设计引导

(一)开敞空间设计导则

绿地中可设置少量铺地,与建构筑物的联系通过小型广场转换。但作为高压线走廊的防护绿地不允许构筑人员长时间逗留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

滨水生态绿地应设置适量小品、休憩设施,形成一定数量的交流空间。沿江河、渠分段采用树形优美、树叶颜色多彩的树种,塑造色、香、形统一协调的特色滨水绿化环境。

(二)街道景观设计导则

绿化景观轴所涉及的街道,通过人行道设置于绿化带内,在绿化带内设置小品及各种花卉等措施,实现沿街空间的林荫化、休闲化和景观化。

道路、场地上的各类设施、绿化种植、人行道铺装均应进行专门设计。主要景观街道应统一进行广告、灯箱等设计。

大件路沿线的建筑应统一设计修饰,同时应避免过长的连续墙面,充分利用好沿线布置的街头绿地,共同形成合谐统一的现代建筑风格。

(三)建筑设计导则

建筑设计导则主要从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方面进行控制。

1.建筑风格是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社会习俗和居民意识的综合反映。规划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现状地方建筑风格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规划区所处的自然条件,建筑应以山水风貌作为大背景,以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为主,注意建筑与周边自然山体和水岸和谐交融,建筑既要有特色,同时也不能独立于区域环境而过于突出自身。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采用浅暖色或采用暖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居住建筑形式应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体现生态、休闲居住的特色。

2.建筑体量的控制是通过建筑形体大小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体量感知,通过容积率的控制和空间轮廓的组织,具体量化到每一幢建筑。设计时应尽量突出重点。居住景观区建筑体量不宜大,一般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临江或重要景观地段可建些高层居住建筑,但应着重天际轮廓线,景观视线的控制。

3.建筑色彩控制引导

建筑色彩考虑现代与青衣江历史文化相结合,既要有内涵也不缺乏特;统一广告牌匾、指示牌等小品设施,注重功能与美观并风格以清新淡雅为主。引导色彩基调:青灰色、蓝灰色、*灰色。

《乐山市中心城区岷江东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乐山市中心城区岷江东岸片区位于主城区东部,规划范围东至省道线、南至山龙路,与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紧密相连,西至岷江,与老城区隔江相望,北至佛光路,片区总面积约6.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2万人。

*区位

二、

规划目标

合理布局规划区内用地,完善片区功能,高效组织道路系统和绿地景观系统,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把岷江东岸片区建设成为:城市滨水休闲度假核心区、嘉州乐道先行示范区、乐山大佛风景区北入口门户形象区。

三、

片区职能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片区发展趋势分析,确定本次规划区域的功能为:以旅游服务为核心,集休闲商业、文化娱乐、民宿酒店、生态居住、禅修康养于一体的城市滨江休闲度假区。

四、

总体结构

规划岷江东岸片区形成“一轴、一带、两心、两区”的结构形式。

“一轴”:指贯穿片区南北的滨江景观大道——碧山路,是片区的发展主轴,同时也是片区重要的景观主轴;

“一带”:是指位于规划区东部以碧山湖森林公园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带。

“两心”:指位于岷江大桥、岷江二桥桥头附近的两个商业服务中心节点;

“两区”:指沿碧山路滨江景观大道东侧形成的两个居住小区。

*岷江东岸功能结构规划图

五、

道路交通

(一)道路系统

根据规划区所处的空间位置及用地形态,规划区采用沿江平行发展布局。路网与牟子片区相适应;片区东部区域由于建设用地相对较少,路网密度较低,规划结合现有道路采用自由式道路骨架与该区域外围道路相接。路网系统形成规划形成以“两快、三主、一次”的交通结构:

“两快”即现状保留的省道线和山龙路;

“三主”即南北向的碧山路,东西向的佛光路、致江路延伸段;

“一次”指任家坝小区内规划的主要道路。

(二)公交线路

规划片区快速公交沿碧山路设置,向北与牟子片区翡翠路相接,向南延伸至大佛景区,快速公交站距按-1米设置,常规公交设置间隔一般不大于米,中心区站台间隔米左右,在主干道上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三)慢行交通

1、步行系统

步行游线主要沿滨江区域、山、湖、田、林、绿地进行配置,形成“一轴三环”的网络结构,形成碧山湖森林公园、胜利水库、滨江步行空间、嘉州长卷步行街区的大区域慢行环线。

为满足慢行的不同需求,将步行道路分为两个等级:一是主路,宽3.5-5m,主要功能是连接各个节点,形成贯穿整个片区的步行游线。二是支路,宽2.5-3.0m,支路主要是深入至公园、山地、湖边、林、田、绿地等观赏点中,提供多样化的路径形式体验。

2、自行车系统

骑行道游线沿滨江以及东部观光游道建设,使其在串联岷江沿岸、东部自然生态景观区、南北公共设施景观区的同时形成回环。

自行车骑行道宽3.5m,采用彩色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可结合山地特色,利用微地形增加自行车骑行的趣味性。此外,该区段自行车系统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连通了大佛景区骑游道。与景区连通后,将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系统。

3、慢行服务区

慢行综合服务区是以交通游憩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公共设施,配套功能有休息桌椅、电瓶车站点、管理办公房、商店、餐饮、自助售卖机等。规划结合商业、娱乐康体用地,基于慢行交通网络共配置6处综合服务区。

(四)停车设施

规划在学校、市场、商业服务中心、休闲度假旅游设施集中地段或周边区域设置社会停车场,以满足片区社会停车需求。片区内设置有6处社会停车场用地,采取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相结合方式建设。

停车场配建标准按照《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内容对建设项目实施配建停车场泊位指标控制。停车场泊位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泊位数。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六、

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岷江东岸现有自然山体及岷江这两大自然生态主体,以碧山路、泥溪河、碧山湖公园、南部滨河道路的绿化作为自然生态走廊,将生态引入城市,结合其它的沿街绿带、小区绿带及高压走廊,同时加强各道路的绿化建设,形成“一园、四廊、多点”的绿地网络格局。

一园:指片区中部的碧山湖森林公园。

四廊:指沿岷江滨水岸线形成的生态休闲绿化廊道以及联系片区东侧自然山林与岷江滨水空间的泥溪河、碧山湖、南侧横向滨河道路三条绿色生态廊道。

七、城市设计引导

(一)城市天际线

根据岷江东岸片区的规划构想,结合规划空间结构,将岷江河道界面作为城市设计重点控制的城市天际线,注重天际线的轮廓变化和风格统一,在重要的城市功能核心形成标志性的地标建构筑物。

(二)城市色彩

总体上的城市主色调应以浅白色或浅暖色为主。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识别系统,通过辅色调、环境色的对比,增强地段的个性;对于城市的重要节点,允许色彩突出,增强标志性和吸引力,同时为城市增添亮点。

(三)开敞空间

绿地中可设置少量铺地,与建构筑物的联系通过小型广场转换。但作为高压线走廊的防护绿地不允许构筑人员长时间逗留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

滨水生态绿地应设置适量小品、休憩设施,形成一定数量的交流空间。沿江河、渠分段采用树形优美、树叶颜色多彩的树种,塑造色、香、形统一协调的特色滨水绿化环境。

碧山路、片区东部的主游道两侧绿带及滨水绿地作为片区开敞空间设计重点引导地段,注重空间布局的特色性和整体性。根据各个景观区的不同特色,分别布局与之相衔接、配套又各具特色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通过色彩、材料、符号及处理手法等使其统一。

(四)建筑设计

建筑应以山水风貌作为大背景,以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为主,注意建筑与周边自然山体和水岸和谐交融,建筑既要有特色,同时也不能独立于区域环境而过于突出自身。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采用浅暖色或采用暖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居住建筑形式应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体现生态、休闲居住的特色。

建筑体量的控制是通过建筑形体大小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体量感知,通过容积率的控制和空间轮廓的组织,具体量化到每一幢建筑。设计时应尽量突出重点。公共设施景观区则应结合大体量的商业服务、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设施布置几栋标志性建筑;生态居住景观区建筑体量不宜大,临江或重要景观地段可建些小高层居住建筑,但应着重天际轮廓线,景观视线的控制。

结合岷江东岸片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建筑贴线率。滨水沿岸区域建筑贴线率小于30%,避免形成过长、刻板的滨水建筑立面,应留足水体与外部空间的开放面,使城市主要水体与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商业服务区域边界大于70%贴线率,突出连续性及可识别性。公共空间大于70%贴线率,强调人的交往空间。生活空间大于50%贴线率,宜人的街道尺度。

*岷江东岸用地布局规划图

《乐山市中心城区牟子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一、

规划范围及规模

牟子片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岷江东岸。规划区用地东至乐五快速路,南至乐井路(佛光路),与岷江东岸片区相连,西至岷江,与通江片区隔江相望,北至乐北快速路(S)。本次牟子片区规划范围用地面积为.19公顷,规划居住人口6.6万人。

*区位关系图

二、

规划目标

合理布局规划区内用地,完善片区功能,高效组织道路系统和绿地景观系统,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把牟子片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的现代滨水生态居住示范区。

三、

片区职能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片区发展趋势分析,确定本次规划区域的功能为: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城市滨水生态居住示范区,以高品质生态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生活性片区。

四、

总体结构

规划牟子片区形成“一心,一片,三轴、四区”的结构形式。

一心:是指位于片区南部的片区级公建设施中心。

一片:是指位于规划区东北部的远景预留发展片区。

三轴:是指沿桃源路、关牟大道形成的片区城市发展主轴和位于片区南部、北部中心区域东西向的两条城市发展次轴。

四区:是指沿片区城市发展主轴两侧形成的4个居住小区。

*功能结构分析图

五、

道路交通

(一)道路系统

规划区采用沿江平行发展布局,以关牟大道、桃源路作为南北向的一条发展主轴道路,贯穿规划区南北,形成以方格网道路为主,辅以局部自由式道路的路网系统。

路网系统形成“两快、四五、多次”的道路骨架网。

“两快”即现状保留的省道线、乐北快速路(S);

“五主”即南北向的关牟大道-桃源路、乐五快速路,东西向的通牟大道、紫荆路、佛光路;

“多次”指平行或垂直于四条主干道的多条次干道。

(二)公交线路

按照乐山总规要求,牟子片区有两条轨道交通线,即T1线(联系主城区各组团的轨道交通环线)和T2线(牟子—井研射线)。T1线沿通牟大道、关牟大道、佛光路敷设,T2线沿佛光路向井研方向敷设,本规划在道路两侧预留有15米的绿化带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用地空间。

规划片区快速公交沿岷江三桥、翡翠路设置,快速公交站距按-1米设置。

常规公交线路规划沿桃源路、关牟大道、翡翠路、东城路、紫荆路等布设。公交站台设置间隔一般不大于米,中心区站台间隔米左右,在主干道上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三)停车设施

规划在学校、市场、医院、商业集中地段周边设置社会停车场,以满足片区社会停车需求。片区内设置有6处社会停车场用地,采取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相结合方式建设。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六、

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对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绿地系统结合片区滨水空间环境打造以及地块开发,建设公园绿地、广场绿地、生态绿地,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网架。绿化系统以片区滨江生态休闲景观长廊为重点,并通过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将片区东侧自然山林与岷江滨水空间连成一体,形成“一园、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绿地网络格局。

一园:指片区北部的白果滩湿地公园。

一轴:指沿桃源路、关牟大道形成片区绿化景观主轴。

两廊:指沿岷江滨水岸线和省道形成的两条生态绿廊。

多节点:指合理布局社区级公园绿地,形成多处绿化节点。

七、城市设计引导

(一)城市天际线

在建构天际线时,应有意识的将各类建筑高度拉开层次。公共建筑适当增加高度,局部允许有超高层建筑,重视高层建筑群体的节奏韵律和对比统一,强化个别地标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空间形象设计,增加其在天际线构成中的份量,并使周围建筑群尽量与之配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牟子片区的规划构想,结合规划空间结构,将岷江河道界面作为城市设计重点控制的城市天际线,注重天际线的轮廓变化和风格统一,在重要的城市功能核心形成标志性的地标建构筑物。

(二)城市色彩

针对规划区的气候特点,规划作如下设计引导:总体上的城市主色调应以浅白色或浅暖色为主。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识别系统,通过辅色调、环境色的对比,增强地段的个性;对于城市的重要节点,允许色彩突出,增强标志性和吸引力,同时为城市增添亮点。

(三)开敞空间

绿地中可设置少量铺地,与建构筑物的联系通过小型广场转换。但作为高压线走廊的防护绿地不允许构筑人员长时间逗留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

滨水生态绿地应设置适量小品、休憩设施,形成一定数量的交流空间。沿江河、渠分段采用树形优美、树叶颜色多彩的树种,塑造色、香、形统一协调的特色滨水绿化环境。

关牟大道、桃源路、龙牟大道两侧绿带及滨水绿地作为片区开敞空间设计重点引导地段,注重空间布局的特色性和整体性。根据各个景观区的不同特色,分别布局与之相衔接、配套又各具特色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通过色彩、材料、符号及处理手法等使其统一。

(四)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采用浅暖色或采用暖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居住建筑形式应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体现生态、休闲居住的特色。

规划区宜以白色、乳白色等浅色系列为基色,浅兰、浅*、灰色等浅色系列为辅助色,以红、兰、*等明快的重色为点缀色。

建筑体量的控制是通过建筑形体大小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体量感知,通过容积率的控制和空间轮廓的组织,具体量化到每一幢建筑。设计时应尽量突出重点。商务核心景观区则应有几栋不低于40米的高层建筑,结合大体量的商业服务、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设施,群房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人文居住建筑景观区建筑体量不宜大,临江或重要景观地段可建些高层居住建筑,但应着重天际轮廓线,景观视线的控制。

滨水沿岸区域建筑贴线率小于30%,避免形成过长、刻板的滨水建筑立面,应留足水体与外部空间的开放面,使城市主要水体与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商业、商务区域边界大于70%贴线率,突出连续性及可识别性。公共空间大于70%贴线率,强调人的交往空间。生活空间大于50%贴线率,宜人的街道尺度。

*牟子用地布局规划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