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jc/140122/4330823.html中国浙江省宁波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五子戏弥勒竹刻,这件竹刻不仅见证了中国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的艺术人生,也见证了佛教形象在中国的演变。
这件收藏于宁波博物馆的五子戏弥勒竹刻,高15厘米,宽15.2厘米,由竹子根部圆雕而成。
作品中的弥勒佛体态圆润,斜批宽袍,左手提佛珠,右手撑地,倚靠布袋而坐。他开怀大笑,恍若有声,表情十分传神。在弥勒佛身前背后,有五个顽皮的童子,他们有的在扯弥勒佛的佛珠,有的拽弥勒佛的布袋,有的为他掏耳朵,还有的在挠起脚心,更有一个童子手执如意躲在弥勒佛身后,正要挠他的腋窝。
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是中国明代竹刻大师朱鹤的代表作品之一。朱鹤,字子明,号松林,他生活于中国明朝的中后期。据历史记载,朱鹤祖籍安徽,后来举家迁居到了江苏嘉定县。
朱鹤小的时候曾经跟随松江地区的饱学之士习文学字攻读诗书,这时他已经开始雕刻一些印章之类的作品,显现出在雕刻艺术上的天赋。而长大后的朱鹤则学识渊博,能诗善画,他结交了一批文人学士,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这其中最为欣赏他的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陆深。陆深为上海人,明孝宗时曾考中进士,后来一直担任要职。正德年间厌倦了官场斗争的陆深,辞官归隐在老家的一块摊地建屋造亭重修祖坟,今天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因此而得名。
由于深深折服于朱鹤的竹刻才华,陆深便把他招揽为门客,常交流艺术心得。辞官后的陆深喜欢与名流雅士来往,家中常高朋满座。然而如果这时朱鹤不在场的话陆深便会觉得索然无味,闷闷不乐。
朱鹤在竹刻上的最大突破是把绘画和竹刻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用刀代笔,以竹代纸,集书画、竹刻于一体,绘画中难以表现出的内容在朱鹤的刻刀下就能得以展现。
朱鹤还融南北绘画风格为一体,取长补短,使竹刻更显文人化的意蕴。最终他建立了以画法刻竹的创作的理念,形成了以浮雕、透雕和圆雕为主的艺术风格,嘉定派竹刻由此诞生。
朱鹤成名以后,当时的文人雅士莫不以拥有他的竹刻作品为荣,人们往往直接以朱松邻来称呼其作品,以示珍贵。
朱鹤的传世作品较少,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个他刻的松鹤纹竹笔筒,作品运用圆雕、透雕和高浮雕等多种技法,将松树的老干表现的十分逼真,而松枝仙鹤的雕刻则细腻传神。透过这个笔筒我们可以领略到朱鹤娴熟的竹雕技法。
而宁波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是朱鹤人物雕刻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弥勒佛信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教菩萨信仰之一,在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中,弥勒佛体态圆润,笑容可掬,身边还有一个布袋。而在中国五代时期以前,弥勒佛并不是这个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后来弥勒佛的样子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在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的背面刻有一行字,内容为“松邻朱鹤为静物和尚细作于九华山白云洞”。由此可知这件竹刻作品是朱鹤特意为一位静物和尚所刻的。
观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弥勒佛圆头大耳,身材矮胖,满面笑容,正与五个童子嬉戏,身旁还有一个布袋。但是佛教典籍中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宝相庄严,气度不凡。同为弥勒佛,为什么五子戏弥勒竹刻中的弥勒佛与典籍中记载的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与布袋和尚的传说密切相关。
据宋《高僧传》和《佛祖历代通载》记载,中国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岳林寺出了一名僧人。由于他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凡是吃的用的都装在里面,因此被人们称为布袋和尚。
后梁贞明三年,即公元年,布袋和尚圆寂。他圆寂时留下四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
人们据此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而岳林寺即是他的道场。后来岳林寺的住持以布袋和尚的样子塑造佛像,开始供奉他。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来身材修长,不苟言笑的弥勒佛让位于大肚弥勒佛。
到明代的时候,因为明代科举制度,民间流行五子登科的象征意义。弥勒佛上也就出现了五子戏弥勒这么一个固定的模式,寓意五子登科这么一个吉祥的意义。
这里五子登科的典故来自《宋史窦仪传》,窦仪的五个儿子先后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世人称之为五子登科。后来五子登科逐渐演变为结婚的祝福词和吉祥语。
五子戏弥勒的形象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佛教形象与世俗生活的接近性,同时它还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例证。
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是中国明代竹刻大师朱鹤的代表作品之一,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岁月流逝,它也历经了风雨才得以保存至今。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末,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的流传经历已无法考证。中国近代以后他被收藏家秦康祥收藏。由于十分喜爱这件竹刻作品,秦康祥甚至以他来命名自己的书斋。
后来,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收藏的文物,秦康祥把五子戏弥勒竹刻等一批明清竹刻精品捐赠给了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所反映的正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弥勒佛形象。他大大的肚子和满面的笑容已经被赋予了包容、大度和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
可以说这件五子戏弥勒是佛教形象中国化的一个例证。中国竹刻的历史十分悠久,而竹刻真正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则始于朱鹤。他的这件五子戏弥勒竹刻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内涵,也展示出中国竹刻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