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明以前习字范本主要是帖。那时人们看到碑版不多,宋人黄庭坚诗,“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石崖颂中兴”。《瘗鹤铭》是南朝萧梁时代石刻,唐代中期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字稍大。从这两句诗证明,宋代苏、黄、米、蔡等人都未曾见过每个字大到四十多厘米见方的《泰山金刚经》。清代中期以后,金石学大发展,新发现的汉、晋、南北朝石刻极多,其中确有“神品”、“妙迹”,书法界厌弃“帖学”,崇尚“碑学”(帖学、碑学的名称是后起的),成为时风气。著名书家邓石如便是得力于碑的,被推为清代第一。
北碑南帖的说法,创自阮元(嘉庆、道光时人)。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文,轰动一时。他认为正书行草可分南北两派,南派由钟繇、卫罐传给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传给索靖、崔悦、欧阳询、褚遂良。他又说北派书家长于碑榜,南派书家长于启牍。阮元在当时学术界地位很高,他在上提倡,给予全国学者的影响极大。直到清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才开始批评他的话不全面。康有为说:“北碑中若《郑文公》之神韵,《灵庙碑阴》、《晖福寺》之高简,《石门铭》之疏逸,《刁遵》、《高淇》、《法生》、《刘懿》《敬显供》、《龙藏寺》之虚和婉丽,何兴与南碑有异?南碑所传绝少,然《始兴王碑》戈戟森然,出锋布势,为率更(欧阳询)所出,何尝与《张猛龙》、《杨大眼》笔法有异哉?故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元)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固安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
各种艺术,虽然免不了带有地方色彩,但不能说成是绝对的。北方碑版特别多,固然是事实,宋以后摹刻汇帖多收南方书迹,也是事实。我认为,北方书迹流传到今天的大多数是碑刻,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启牍,不能便说他们不长于启牍。今天看到敦煌、吐鲁番等处发现的汉、晋时代木简、纸片和吐鲁番发现的东晋经卷,见得汉、晋人的启牍也不错。南方书家写的碑版,数量虽少,书体与北魏出入不大。康有为所举萧梁《始兴王碑》之外,如萧梁《吴平忠侯萧景墓阙》、《萧敷及王氏墓志》,南齐《吕超静墓志》,书体与北碑几无区别。
还有,碑版中间字形奇拙锋芒毕露的舞碑(晋《爨宝子碑》、刘宋《爨龙颜碑》)在云南,《嵩高灵庙碑》在河南,《大代华岳庙碑》在陕西,书法界认为这几块碑风格极近似,地点则远隔南北。运笔柔润、结体秀美的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在陕西,近年江苏句容出土的无书人姓名的南齐《刘岱墓志》,书体近《灵飞经》,与褚遂良一样柔润秀美,地点也是一南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