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德拈石录三,九皋鹤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bdfzd/

文/刘训山

吾寓居广德近二十年矣。广德多山水,白鹭是常见的,还有野鸭,鸬鹚,大雁,然而却从没有见过鹤。

鹤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是吉祥长寿高雅的象征。如春秋时的诗集《诗经》就有《鹤鸣》一诗: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诗意很是正能量:九皋者,曲折深远之沼泽。鹤鸣之声闻于或野或天,鱼游于或渊或渚,园林中或檀树或荆棘楮树。不管贤愚佳劣,都是他山上可以用于磨砺激励鼓励自己成为玉石的石头。

古代喜欢鹤的名人甚多。《左传》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珏,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

《世说新语》载:“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沈括《梦溪笔谈》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苏轼《放鹤亭记》云:“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宋人喜发议论,苏轼亦不例外,他接着对云龙山人道:“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苏轼之意,佳物良材,亦须择时而用也。如不得其时而用,佳物良材反成其害。

春游于桐汭河,观水之澜,荡荡可浮舟、滔滔而不绝,蜿蜒于群山之间如银蛇之游,不愧为广德之首川。于沙滩择石,忽有白光一闪,现一白鹤于石滩。黑眼雪羽,细颈长喙,青石为底,虽仅头颈可见,其形神已栩栩然如生,真美石也。归而置之于书柜之中,朝夕相对,如闻其声,如见其舞。得此他山之奇石,思古人之良言,亦可为错,攻吾之玉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