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漪园里的亭子为何会缺一个角,以竹子闻名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荷花被我抛到了一边,我沿着小路走着,走进了竹林深处,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那绿色,是这么浓,浓得沁人心肺;那绿色,又是那么鲜,鲜得耀人双目。从竹木的间隙间向远处望去,目力所及之处,到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一些远处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点缀其中,我现在看着那些亭台楼阁的感觉,就好像是隔着一张绿色的竹帘子,在欣赏一群美女,有一种朦胧的美。

我又将目光收回,再看近处的这片竹林,宛然如同一片翻滚着的茫茫绿海。竹木葱茏,又兼有芳草密布脚下,真让人有一种被绿色包围的感觉。

淡绿、翠绿、深绿、墨绿、黛绿、苍绿、湖绿、品绿、水绿、油绿……各种不同的绿色,在眼前闪耀,组成了一个和谐的绿色世界。

霎时间,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脑子有些迷醉,我使劲地深呼吸,想把这带着竹叶清香的空气,深深吸入肺中。

逗留良久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竹园,继续去寻找荷花,不过,此时我的心情,已经不像刚才那样迫不及待了。毕竟,能够很快找到荷花,那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就算找不到,那又如何呢,干脆就尽情地在园中欣赏其他景致吧,一样可以让人不虚此行啊。此时,我忽然觉得,天上的太阳,仿佛也不那么灼热了,心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穿行在唐代石经幢、宋代普同塔、明清建筑逸野堂、不系舟、白鹤亭、南厅、微音阁、小松岗等厅堂……如果不看介绍,我完全不可能知道,自己身边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屋宇,竟然积淀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于是,我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看得懂,驻足下来,仔细鉴赏那些楹联诗词,它们或写景、或抒怀,都是文简意深的好字句,看得我情不自禁,想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据说,这里头有不少还是出自董其昌、祝枝山等名家的亲笔书法啊,可惜,才疏学浅的我,连落款都认不全,更别说是细细品茗名家的精妙笔法了。不过,虽然如此,这古猗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古朴、淡雅、洗练,却深深地让我沉醉其中,吸引着我继续前进,去探访其他胜景。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缺角亭”,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浮想联翩了,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亭子,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好生怪异。却原来,当年“八?一三”事变之后,这座园子也没有能够逃过战火的洗礼,事后,当地爱国人士重修亭子,但是却独独缺一角不修,为的是用这“缺角亭”,来铭记国耻,象征着中国坚贞不屈的民族之魂。我看了这段介绍后不觉慨然,原来这个小小的亭子,居然还有这样的往事。于是,我心中对古猗园又多了一种感情,除了欣赏它秀美的景致外,原来,它还积攒着这样的历史沧桑啊。

后来,查阅资料,我才知道,古猗园所经历的,绝对不仅仅是“八·一三”这一次浩劫,早在咸丰年间,太平军同清军及“洋枪队”多次在南翔激战,就曾经将园子里的部分建筑毁掉;“一·二八”事变,日本人占领南翔,古猗园被侵略者占据,在日寇的铁蹄下,被蹂躏了两个多月之久。

于是,看着眼前的这个已经修整如新的“缺角亭”,我想象着当年的古猗园,在战火和硝烟中,只剩下了一些残墙断壁,假山倒塌、树木折断、花草枯败,一切都面目全非。

而今,虽然一切都已经修缮完毕,但是,“缺角亭”却用那独缺一角的形象,告诉我们,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告诉我们,中华儿女抵抗外虏、顽强奋战的英勇形象。

或许,在那一片茂密的竹林中,还留存着当年曾经见证过这段历史的元老吧,于是,我对这“绿竹猗猗”的古猗园,和园中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竹,都有了另一份感触。

坐在“缺角亭”中极目远眺,我仿佛看见远处若隐若现,是一片池塘,星星点点地仿佛有红色缀饰其中,我心中一喜,莫非,那边,就是荷花了,于是,马上站起身来,不再歇息,向着小湖的方向,前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