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英勇作战的国军官兵
一.史料来源
秦孝仪等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集》第15卷载《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四)时间注年11月28日
秦孝仪等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二)》载蒋介石《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年版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大本营陆军部》上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刘建绪致蒋介石密电》时间注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1部档案,档号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陈诚关于七七事变后上海南京作战回忆》《沪战经过及教训》,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25),(2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争》上册载《顾祝同致何应钦电》时间注年10月22日
张宪文等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载松井石根《阵中日记》第8册
《陈副总统文物》载《第十五集团军淞沪战役阵中日记》(一)时间注年9月23日,中国台北“国史馆”藏,典藏号--4-
陈诚:《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东方出版社年版
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年版
田雨时:《忠烈泯没昭恤无闻的吴克仁将军》,中国台湾《传记文学》第39卷第1期
唯真:《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3页
邹作华:《上海作战之经过与所得之教训》
李君山:《上海南京保卫战》
《申报》载《蔡劲军局长发表谈话》年11月9日
《中国全面抗战大事记》载俞鸿钧《告上海市民书》《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告上海同胞书》,华美出版公司年版
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快速推进的日军
二.蒋介石拒绝撤退,杭州湾北岸阻击战失败
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成功登陆,在国军南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形成了对国军两大作战集团南北合围的态势,使整个淞沪会战形势急转直下。还直接威胁苏州,嘉兴,吴兴,杭州,无锡,常州和南京。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地区,不仅适宜登陆兵团上岸,而且陆上有通往上海的三条公路,并有杭州的水陆交通。同时,有穿越苏,皖边境通向芜湖,南京的便利交通。日军不仅从右后方迂回淞沪战场,包围国军,而且又可从太湖南面直插苏皖边境,迂回和包抄南京。如果国军不能迟滞日军快速推进,淞沪战场几十个国军师将陷入被围歼的险境。南京也会陷入日军迂回中。
与第10军从杭州湾沿岸南下的同时,上海派遣军主力在南翔以东一线已陆续渡过苏州河,与南下的日军相呼应。南北两支日军,企图打通自浏河,嘉定,昆山,经青浦,松江,金山,嘉善,平湖,直至金山卫一线,把国军围歼于淀山湖以东地区。日本军部称“湖东会战”。
面对危局,国军第3战区司令部迅速调集兵力,阻击杭州湾方向的南下;另一方面,向南京统帅部申请组织南翔东,京沪线南北的部队向西转移,但未获蒋介石批准。据陈诚回忆,蒋介石获悉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即以电话问陈诚如何处置,陈答以“急宜缩短阵线,苏州河部队应速转进武进一带之国防线”。蒋先是同意“准照此议办理”,但旋即又下令陈“再坚持三日”。因为,蒋考虑《九国公约》签字国布鲁塞尔会议刚于11月3日开幕,仍想在上海再坚持几天,以利于在会议期间的外交斗争。这也使国军错过撤退最后机会。
国军右翼作战军和地方军警为阻击日本第10军快速推进,挽救即将崩溃的右翼战线,保卫杭嘉湖地区和太湖南走廊;遂组织发起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阻击战。但由于毫无准备,又仓促上阵,而且采取消极防御作战,甚至依靠地方保安团和警察硬顶上,完全陷入被动。
11月5日凌晨,金山,平湖,奉贤杭州湾沿岸阻击战打响。第62师留守部队和第63师一部及地方警队,炮兵第2团第2营一部,分别在各自驻守抗击与登陆日军。同日上午,日军第6师团,国崎支队,第18师团分别在金山嘴,戚家墩,金公亭,白沙湾,淙缺,塔港等地登陆,在西起平湖全公宁,中经金山卫,东至奉贤淙缺这一东西向沿岸地带,开辟了一个登陆场。当日,第18师团主力在侵占金丝娘桥,全公亭,衙前,新仓等地后,一部迅速向朱泾推进,另一部从漕泾向亭林,叶榭进袭;第6师团主力和国崎支队由金山卫北上,直攻张堰和松隐。日军按东京参谋本部颁定“不给敌人应付时间,在登陆点附近不整顿态势,一举向黄浦江北岸”进攻的行动方针,一路向北突进。至11月5日晚,日军主力进至朱泾,松陷,亭林一线。6日上午,张堰和广陈陷落,午后黄浦江米市渡沦陷。7日朱泾沦陷。由奉贤柘林向内陆进犯的日军,于8日占领南桥镇。
英勇抵抗的地方保安团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驻守在前沿的少量地方保安团和军警英勇抵抗。仅在5日晨开始,就先后发生了平湖白沙湾东司城和裴家弄海月庵战斗,奉贤淙缺战斗,漕泾塔港战斗,平湖全公亭炮兵战斗,金丝粮桥战斗,陆家埭和金山卫城战斗,叶榭和亭林战斗,松隐战斗,朱泾战斗。这些战斗规模很少,而且分散作战,很快被占据压倒优势日军击败。参战的保安团,军警大都壮烈牺牲,其忠勇绝死之精神,实值得称颂。正是他们的英雄壮举,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日军的行动。11月7日,日军参谋本部为统一上海方面作战指挥,决定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编组成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其目标是:“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
就在杭州湾北岸阻击战展开之时,第3战区总部陆续作出抗击日军登陆初步作战部署。主要有:第63师和第62师一部从平湖乍浦和奉贤南桥两个方向,对金山卫登陆之敌进行左右夹击;以守备浦东的独立第45旅向杭州湾方向攻击前进;以集结于青浦的第62师余部进占松江;以集结于青浦白鹤港附近的第67军2个师速经松江向金山方向突击,以阻止日军北上;以第61师占领闵行,警戒黄浦江之左岸;命令原拟由河南新乡开往苏州河南岸第79师,中途在嘉兴下车,开往平湖广陈镇,增援新棣,新仓一线;第10师由青浦南下金山,松江;第11预备师开往嘉兴。
此时,由于日军突然登陆;造成了整个淞沪会战的双方态势巨裂变化。日军基本占领了上海市区和嘉定,南翔以东,苏州河以北的地区。国军的作战形成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战场,特别是原以苏州河南北为界,原中央作战集团的区域已不存在。据此,南京最高统帅部于年11月4日决定调整第3战区指挥系统,撤销中央作战集团的建制,编组为两个作战集团。左翼作战集团以陈诚为总司令,下辖3个集团军:第15集团军,总司令由原副总司令罗卓英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总计兵力30个师左右。左翼集团以苏州河以北,长江以南,太湖以东以北,京沪铁路南北地区为作战区域。右翼作战集团以张发奎为总司令,下辖3个集团军: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副总司令黄琪翔;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兼;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总计兵力为21个师又7个旅上下。右翼作战集团的作战区域为杭州湾南北两岸,苏州河以南,太湖东南,沪杭铁路南北地区。
第8集团军紧急组织部队力图重构黄浦江防线,以阻击日军渡过黄浦江,威胁沪杭线。11月6日晚,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到松江部署,下令第79师,第11预备师,第67军,第26师,第61师等部,在新棣镇,孙家角,闵行一线,固守各渡口。可是,日军推进太多;从7日深渡开始,敌主力已由得胜港以西各渡口抢渡黄浦江,另一部进至松江城西南的李塔涯。
这时,日军进攻主要目标转向松江和嘉兴。11月7日,柳川平助作出新部署:以即将在海岸登陆的“第师团及军直辖部队在金山附近集结;第6师团以一部占领平望镇,主力在松江东北地区集结;第18师团一并指挥左侧支队(该支队主力为第35旅团)夺取枫泾镇,准备向嘉兴前进”。于是从11月8日开始,第6师团一部和国崎支队向松江攻击,第18师团也对枫泾展开攻势。
松江与嘉兴为沪浙咽喉,如日军攻占松江和嘉兴,就切断了国军在太湖以南的通道,日军也就打开了杭州,苏州和苏浙皖边境的门户。而驻守松江的只有川军郭汝栋第43军残部和松江专区和县保安队,形势危在旦夕。11月6日晚,黄琪翔在淞江向松江专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屿面交手令:“着该保安司令协同第43军郭军长汝栋,第67军吴军长克仁死守松江县城三日,违者军法严惩”。但同时,日军已抵达黄浦江米市渡,离松江城只有十多华里。郭汝栋部分兵防守县城四门。第67军吴克仁部为东北军精锐,刚由河南新乡南调,到达青浦后即增援松江,于6日晚到达。可见,双方是同时到底松江战场。
英勇抵抗的东北军
吴克仁将军即命令第师金奎壁部出新东门向南阻击北犯之敌,第师张文清部坚守城防至李塔汇沿江一线,阻击敌进攻。7日一早,日军就猛攻松江城。第师在米市渡反击敌先头部队;吴克仁亲临第一线指挥,率部击退进攻西门之敌。午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发起总攻击,城南战况尤烈。吴克仁又亲上战场指挥,东北军官兵士气大振,在南门与日军展开肉搏。第43军与保安队也投入血战。8日,日军稍加补充后再兴攻势,全线向松江城扑来。第师在城西拼死阻击,在李塔汇一带血战竟日,阵地三失三复,但敌依仗优势炮火,飞机,发起连续冲锋下,东北军官兵进行白刃反击,许多整营,整连官兵全部浴血疆场。
8日傍晚,日军逼近松江西门,吴克仁下令向青浦撤退。此时,松江城之东,南,西三门均被日军封锁,仅剩北门可通行。吴克仁将军让郭汝栋率先撤退。他亲率第师等部,在猛烈的炮火中,从北门撤出。9日凌晨,松江沦陷,沪杭铁路被截断。
抗日英烈—吴克仁将军
接着,日军王牌第6师团一部直扑青浦,企图包抄苏州河南岸中国右翼军侧背,遮断右翼作战集团向平嘉线的退路。第67军在佘山附近与追击之敌交战,并向青浦转移。11月9日傍晚,第67军主力进至白鹤港附近。吴克仁将军在指挥部队渡河时,被南来一股日军便衣队偷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战后追晋中将,吴克仁将军是淞沪会战中国军殉国的唯一一位军长;也是最高将领。
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嘉善阻击战纪念碑
三.枫泾和嘉善保卫战失利
枫泾和嘉善保卫战几乎与松江之战同时打响。枫泾是沪杭线上一个镇,位居松江与嘉善之间,东距嘉善11公里,为嘉善,嘉兴之门户。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11月6日进入亭林镇附近后,即派其“左侧支队”即步兵第35旅团和步兵第12联队主力,前出枫泾镇东西,准备发起进攻。7日,第10集团军命令预备第11师胡达部主力于嘉善周边,枫泾地区的潮泥滩,石堰,南叶荡之即设阵地,并以1个团驻守枫泾镇正面。同时,原驻嘉定的第师赵毅部奉命调至嘉善,其1个团也调入枫泾协防。
8日,原驻浙江第师顾家齐部从宁波车运至嘉善,其一部分驻枫泾。同日,暂编第13旅1个团由江西玉山开抵嘉兴。当天下午,日军第18师团前锋余人,即由金山经新棣向枫泾进攻。遭到守卫枫泾东南的北旺泾为预备11师警戒连阻击,战死30余人。该连很快因三面受敌,且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是日晚,日军从北旺泾集中兵力向枫泾预11师第11团进攻,团长张纬率部英勇拼杀,不久因伤改由团副方学苏指挥,血战至次日上午,全团伤亡过半,方学苏壮烈殉国。
接着,第师等部在陈登桥与敌激战。9日上午,第师第团从嘉善赶到枫泾,与第11师第11团残部在枫泾镇北端阻击敌进攻。同时,第团一部在枫泾镇以西,铁路以南,也与敌展开激战。但日军占据兵力,火力上绝对优势,于当日午前,攻陷枫泾镇。入夜,战局全面恶化。团长黎荫棠负伤,团副王达接任继续指挥。日军企图从两翼包围,第团从西南方向且战且退,在东至沿枫泾镇铁道,右至陈登桥侧面一带,与敌展开犬牙交错的混战。不久,国军终因寡不敌众,枫泾彻底陷落。
年11月10日凌晨,第师主力到达嘉善城,该师以第旅第团前出西油车浜,陆家浜,包家浜一带国防工事据守。这时,第师团从枫泾方面后退而来,该团代理团长负伤,2个营长一死一伤,连以下官兵伤亡过半。第师团派兵增援,但遭到日机轰炸扫射,在途中4华里多的开阔地带又遭到敌火力封锁无法通过。上午11时,第团残部撤过团防地,日军尾随追击即遭到拦击。第团官兵面对2个联队强敌,展开血腥肉搏。第旅长谭文烈又调第团接防。激战至下午18时,国军阵地岿然不动。敌蒙受重大伤亡,遂停止攻势。
年11月11日,战事重点移至陆家浜一带。这日凌晨,从江西上饶赶来的暂编第13旅1个团欧阳烈部抵达嘉善,集结于城西南。而第师后续部队第团和师第团也陆续开抵嘉善。这天拂晓前,在县城铁路和公路正面开始激战。4时左右,日军突破第团防线,沿铁路向陆家浜突击。据守陆家浜至南桥一线的第团顽强反击,敌飞机,大炮摧毁国军阵地工事。国军官兵誓死如归,与敌反复肉搏。鏖战至下午15时,第团伤亡太重,弹药也近告罄,师部遂急令师直属排投入反击,另调第13团1个营参战。苦战至黄昏后,终将敌驱逐出陆家浜以东地带。
日军正面进攻受挫后,遂改向从左翼迂回。11日上午,小股敌兵向第师阵地左翼西塘方向迂回,作侦察性进攻,被击退。12日上午,敌余人向第师左翼南祥符荡进击,从西塘镇以南偷渡河港,进犯嘉善西北长生塘,中欢坎一带。师主力一部全力阻击。同日上午10时,日军挺进至嘉善城北门。第师调动最后预备队1个团,全力反攻。第师团刚到嘉善也投入反攻。战至日暮,虽将敌击退至朱家库附近,但两个团已伤亡过半。而由于日军向左翼迂回包抄,原东向构建的纵深防线,被迫变为向东向北两面,造成防御面更广兵力更分散。
11月13日凌晨,日军猛攻嘉善城北师部,经2小时血战,击溃敌进攻,然国军伤亡亦大。上午11时左右,第师团阵地被突破,日军从城东北突击。第团2个营被包围,伤亡惨重。而第团与千余敌人反复冲击,伤亡殆尽。在城西北方向,第师2个团也与敌激战竟日。入夜在朱家库附近塘桥镇一带,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阵地得而复失多次,国军2个团军官大都阵亡。
14日凌晨3时半,日军向第师团阵地进攻。上午近6时,位于北面的师与师之结合部换防,由刚到达的第62师团钟筱新部接防,敌军乘机猛攻,不到2小时即突破防线,虽然2个团协同反击,但告失败。上午10时,长生塘附近师2个团也陷入重围。国军伤亡殆尽,有些官兵竟投水自杀殉国。至此,国军防线崩溃,已无力继续作战。顾家齐与赵毅联合上书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请速派大军以挽危局,职等身边仅余卫士数人”。刘建绪见状被迫下令各部撤出战斗。14日下午17时至19时,第师和师先后撤至嘉兴七星桥。嘉善沦陷。
湘军抗日英雄—刘建绪
枫泾和嘉善保卫战历时七昼夜,国军总参战部队仅余人,日军投入兵力余人,国军阵亡官兵近余,负伤官兵余人,可谓拼尽全力。国军官兵在完全处于劣势情况下,大大迟滞日军凶猛攻势,延缓了敌对苏嘉线和乍平嘉线的进攻,牵制了北上迂回太湖东南西撤国军的第18师团主力,并予敌沉重打击。但参战的第10集团军各部损伤太重,致该集团军元气大伤,已无力守护乍浦—平湖—嘉兴国防线。从刘建绪11月15日致蒋介石密电中,可知当时各部队伤亡情况之惨重:“南京委员长蒋箴密。本集团军由柘林,全公亭间作战起,截至本日止,各部伤亡如此:(一)师顾家齐部在嘉善,枫泾间经七昼夜苦战,所剩官兵不足百人。(二)62师陶柳部迭经柘林,浦南泗泾镇,青浦远郊及枫泾,嘉善等处剧战,伤亡奇重,除袁亚初团尚驻吴兴外,所剩不足百余人。(三)暂13旅欧阳列团增援顾师,数日来损失奇重,所剩不足百人。(四)师赵毅部防守枫泾,嘉善间国防线左翼,连日死伤甚重,所剩不过三百人。(五)预备11师胡达部牺牲约1团,现剩留2团。(六)79师陈安宝部死伤约余人,尚剩新兵约2团。(七)63师陈光中部除死伤外,现尚剩两团。……(九)目前可勉强可用之兵力9团,而所担任长安镇,崇德,南浔镇既设阵地约华里内之戒备,实属防广兵单,万恳迅速抽调劲旅,协同防守,以期巩固。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发奎将军与黄琪翔将军
四.嘉兴失守,国军全线崩溃
在嘉善保卫战进行之际,第11军以一部兵力出青浦和昆山,呼应上海派遣军的西进行动,而以主力准备进攻沪杭线与苏嘉线的联络点,战略重镇—嘉兴。年11月11日,日本第11军命令王牌第6师团继续由松江前出青浦,向昆山方向追击;第18师团在攻下嘉善后,会同第师团向嘉兴进攻。14日和15日,第18和第16师团分别攻占嘉善和昆山。同时,日军为截断苏嘉铁路,切断国军左右两大作战集团间的联络,乃由第6师团和国崎支队分派一部,进攻位于太湖东岸,苏嘉线中段的平望镇。第6师团一部10日自松江附近出发,依靠汽船等工具由水上行动,于14日攻陷平望镇。青浦,嘉善,昆山,平望几乎同时失陷,造成国军右翼作战集团主力无法以嘉兴为中心向乍平嘉线集中,不得不向吴县方向转移。顾祝同还在13日深夜下令右翼作战集团主力9个师又1个旅由吴县方向沿苏嘉线向嘉兴方向增援,可为时已晚,转移未毕,嘉善和平望均告失守。同月17日,日军又攻占太湖东南岸的南浔镇。至此,嘉兴已被陷3面包围,国军从沪杭线和苏嘉线转用兵力已无可能,也无力阻止日军向太湖南的攻势。
日本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在11月14日发布攻占嘉兴,苏州的命令:“一,方面军决定占领常熟,苏州,嘉兴一线,准备尔后的作战,二,上海派遣军应占领福山,常熟,苏州一线,以约2个师团以昆山,太仓附近集结。三,第十军须占领平望,嘉兴,海盐一线。”从14日开始,“第18师团和第师团逐渐集结兵力,做进攻嘉兴的准备。”11月15日,日军推进至王江泾,新塍,嘉兴已处于半包围的态势。同日,张发奎在濮院指挥作战。第10集轩管辖调第师徐启明部作为主力,坚守嘉兴城,第62师,第45旅等部也参加战斗。在苏嘉线,沪杭线两个方面阻击日军,南官荡至七昱桥一带展开激战。敌凭优势炮火,又利用汽艇等水上工具,顺利穿插突进,实行“超越追击”战术,进展迅猛。17日,敌由嘉善西进之敌已达七星桥,塘汇一线。18日,日军第师团攻陷平湖城厢。当日,日军“第18师团及第师团的主力在重炮配合下,从……早晨开始强攻嘉兴”。上午,日军已迫近嘉兴城厢,国军在东栅口中,菱塘桥,秋泾桥等处,进行了顽强阻击。下午15时,敌一部冲入城内,第师撤出嘉兴城向濮院撤退。19日,日军分别从沪杭线,苏嘉线和平湖线攻入嘉兴,嘉兴沦陷。同日,平望日军进犯乌镇。20日,海盐陷于敌手。23日,敌沿杭善公路攻陷桐乡。同日,乍浦亦告陷落。第10集团军辖主力向杭州方向退却,在钱塘江两岸布防。日军第18师团和师团以少量兵力监视杭州方向,主力则沿太湖南走廊西进。
淞沪南线呈全线崩溃之势,而杭州湾北岸和沪杭线沦陷,以及苏州河南岸国军主力全线西撤。使南市成为国军在上海市区最后一个城市堡垒。南市位于上海市区东南,东濒黄浦江,北与法租界毗邻,西达日晖港两岸。南市最后的防线,从日晖港沿法租界南首,直到黄浦江沿岸。守卫南市只有第55师1个旅及上海市警察总队等部,由上海市警察局长蔡劲军指挥。
日军战机轰炸南市
五.血战南市,上海沦陷
自年11月2日,日军在姚家宅,厅头村,吴家库南渡后,从5日以来,敌不断向池圈和张港一带猛攻,渡河南下,与金山卫登陆之敌相呼应。次日,日军在强大的炮火,飞机掩护下,猛攻苏州河以南国军第36师和中央教导总校防守的池圈。国军伤亡甚重,第师,第58师和税警总团各一部增援反击失败,敌又在河南岸建立1个新的桥头堡。防卫张港的第67师在5日晚反击与突入之敌,遭到重大伤亡,被迫后撤调整,教导总队前来接防,与敌展开反复争夺战。7日晨,敌再次在姚家渡强渡苏州河,第师奋勇抵抗,但未能遏制日军的攻势。至此,从中山路桥,北新泾,刘家宅,吴家库等渡河的日军,与在屈家桥,姚家渡等处渡河的日军,在南岸建立联络,并向虹桥地区挺进。南市保卫战打响。
此时,黄浦江,高昌庙一带江面完全被日海军舰艇控制,沪西苏州河南岸国军阵地已濒于崩溃,孤悬于上海市区东南的南市,已丧失了军事死守的价值。但国民政府军委会仍从政治和外交战略考量,命令死守南市,以期待打出“第二个四行孤军”壮举,为中国争取外交上更大的话语权。第3战区和右翼军总司令部,“乃指派第55师第旅张彬率团和团(实缺1营—笔者注)协同蔡劲军所部(指上海警察总队—笔者注)……固守南市”。
日军首先对南市国军工事进行空袭,从11月17日,南市遭到日机毁灭性轰炸,高昌庙,南码头,外码路,制造局路以及日晖港一带,黑烟冲天,烈焰数日不停。8日凌晨,沪西苏州河南国军放弃丰田纱厂和周家桥,退至光华大学以西,沿东西杜宅,迄北新泾,南马沟桥一线。接着,朱家桥一线国军也沿庇亚斯路(今北翟路)向南后退。当天下午17日,撤至龙华,虹桥一带。南市国军与右翼作战集团联络被截断。19日,日军又出动飞机滥炸,南市惨遭空前浩劫,高昌庙江南造船厂附近被投弹22枚,大火至晚未熄。医院也中弹,损毁严重。火车南站再次被炸,被夷为一片废墟。日晖港,斜土路一线,大批民房被炸,大火冲天,从上午延烧至下午未熄。南市为原上海县城厢所在地,街道建筑本就鳞次栉比,居民密集,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从市区苏州河以北逃难来南市的难民不少,日机连日轰炸,造成数万居民向租界逃避。
上海警察总队战士
防守南市第55师一部和警察总队,在强敌压境前,毫无畏惧,决心效仿“四行孤军”决一死战。蔡劲军在8日向报界发表谈话,表达守军视死如归的决心:“奉令固守南市,正督率所属,拼死抗御,决保此淞沪最后一块土地,与整个上海共存亡”。日军遂从两个方向围攻南市。由苏州河南岸绕道沪西的日军,进犯日晖港一线,从西线攻击南市,为主攻;从黄浦江沿岸登陆的日军,从东线佯攻,作为牵制。
9日上午,国军西线的前哨在谨记路一带警戒,敌步兵余人,坦克5辆,在大炮掩护下进袭;第55师前哨部队当即反击,将敌击退。午后,日军大部队进至日晖港岸,与国军隔河对峙。当晚,敌在徐家汇土山湾,枫林桥,谨记路及斜土路一带,向东攻击,企图强渡日晖港,但均被国军击退。
11月10日晨,日军出动飞机30余架,向南市投弹百枚。布署在浦东东日路至周家渡沿江地带的四五十门大炮,向南市猛射。黄浦江上的日海军舰艇亦向南市齐射,落弹千余发,十六铺至董家渡一带之南市最繁华地区化为火海,大批商店和民居被毁。当日中午,日军施放烟幕,掩护步兵进攻,强攻平阴桥,康衢桥,国军工事被毁,阵地被突破,遂退守第二道防线。敌在坦克掩护下,沿龙华路,斜土路和斜徐路攻击前进,分3路强渡日晖港,向南市发起总攻。国军在局门路各街道展开巷战,打的非常英勇顽强。
11月11日,国军伤亡惨重,被迫且战且退,从早晨至中午,战斗转移至南市核心地带与法租界交界边沿地区。同日,日军一部进攻高昌庙国军驻沪机关,海军警卫营英勇反击,除少数人突围外,数百战士全部壮烈殉国。同时,日军一部由浦东渡黄浦江,在十六铺上岸,企图配合西线日军进入南市城厢;当即遭到南市外滩国军英勇反击,日军被迫退回浦东。在巷战中,第旅长张彬将军英勇殉国。余部第团长焦长富率领下,步步为富,逐街争夺,最后仅幸40余人。国军战士们,仍坚贞不屈,与敌展开最后的血战,战至傍晚,团长负伤,大部壮烈殉国。“当夜幕初降时,尚闻枪声,后来渐趋稀落,下半夜枪声全部停止”。11日午夜,南市最后一批国军,奉第3战区总部命令,在征得法租界当局同意后,于11月12日下午14时半,卸去武装退入法租界。同日16时半,日军占领南市。至此,上海市全境(除租界外)完全沦落于日军铁蹄之下。淞沪会战市区作战至此宣告终结。
日军攻陷上海
上海市长俞鸿钧于11月11日上海陷落当天发表《告上海市民书》,热烈赞扬3个月来的上海抗战,指出“在此九十日中,予敌人以巨大之损耗,博友邦真诚之赞扬”。以上海抗战的精神而共勉:“沪市民众抗战之精神,足以为全民族抗战之精神……沪市民众抗战之经验,足以为全民族抗战之经验。”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训处也发表《告上海同胞书》,以抗战必胜的信念与上海民众共勉:“上海是我们民族精神所集中发扬的中心,上海的同胞要立志作国家精神上的长城!……抗战一定胜利,复兴一定成功,我们军队一定在最短期内收复淞沪!”
淞沪会战也进入尾声—大撤退。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本英勇悲壮的淞沪会战,却以混乱的大溃败而告终。也为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埋下了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