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利好确定规划纲要公布,湘江新区又一片区 [复制链接]

1#

4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在湘潭韶山举行。多项文件在此次会议上签署,长株潭三市融城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个月后,融城再添新进展。

5月10日,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外公示了《湘江湾北片区(潭州大道及长株潭轨道西环线两厢)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提升纲要》。

这也意味着,湘潭经开区(九华)作为湘潭融城的重点片区,有了新的开发建设依据。

根据公示内容,未来湘江湾北片区将被打造为科教智创示范高地、文旅宜居幸福湾区。

构建湘潭滨江新城概念

本次规划范围为潭州大道及长株潭轨道西环线两厢至湘江滨江区域。

南至湘黔铁路,西至莲城大道-金井路-银盖路,北至长潭边界,东至湘江,总用地面积63.38平方公里。

从这次整合提升纲要的内容来看,将紧抓湘潭北上战略机遇,以“一湾”为带,构建湘潭滨江新城概念,形成“九华+鹤岭+昭山”一体两翼的北部新城空间结构,引导区域高端设施、重大项目向新城集聚,形成“一湾引领、双城驱动、一片整合”的城市新格局,快速提升湘潭城市能量和北进动能。

产业方面,延续九华原有的“东城西园”基本格局,构建“大智造+大服务”布局结构,即西园作为湘江新区战略性创新产业和智能制造的核心承载地,东城作为科教创新和创业宜居的服务新高地。

具体来说,在湘潭理工学院西侧为园区补足创新孵化、产学研基地,做实湘江西岸科创走廊上的自主创新策源地;利用湘江北湾高铁区位优势和兴隆湖优质的滨湖滨江生态本底,植入商务办公、新兴商业、创新创客、医疗健康和运动休闲等功能业态,打造湘潭新城中心。

另外,在工业园区的东侧,布局工业产品设计及展示平台服务工业园区;围绕万楼建设湘潭市五馆一中心文化街区,打造湖南省世界级红色文旅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基地。

计划打造新城中心优化布局

从布局来看,将利用湘江湾南北两湾的独特地理优势,在北湾打造新城中心。

利用湘潭北湾的湾区优势,打造集高铁商务办公、兴隆湖创新创客、滨江新兴商业、医疗健康、运动主题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城中心,作为湘潭城市副中心,实现南北双城驱动的城市格局。

另一方面,将结合大服务功能的植入,在东城沿潭州大道两厢从北至南形成长株潭融城、兴隆湖综合服务、产城融合示范、万楼文旅服务四大功能片区。

各大片区采用“核心引领、簇群发展”的布局手法,形成多个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片区公共服务聚集核。

这次公示还透露,将重点对潭州大道两厢用地进行规划,打造湘潭向北融城走廊、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展示窗口,将潭州大道园区主干路转变成一条功能多元、科创文旅为一体的现代经济产业综合服务带。从北往南沿线布局七个功能区段,划分六个风貌区段。

远景考虑规划过江通道

交通方面,在长潭西高速—莲城大道、潭州大道、沿江北路—潇湘大道的基础上,规划伏林大道—黄桥大道、响水大道—望雷大道、银盖路—白庭路,加快与长沙湘江新区的融合。

同时,规划新增白云大桥、鹅洲大桥加强两岸互联互通,远景考虑规划暮华隧道、九华湾隧道、学府路隧道、护潭路隧道等过江通道,强化一江两岸的联系。

片区对内将通过南北环路,完善支路网,缩短绕行距离。拉通兴隆路、金井路、银盖路北环,莲城大道、伏林路、湖滨路南环,快速达到吉利路和学府路立交。远期将对九昭路、东风路、开源路、北二环路四处交叉口进行立体化改造,疏通东西交通。

此外,公示还透露将在现有规划基础上,梳理生态廊道。在九华片区层面形成“一带两廊五楔五园”的生态网络结构,在规划区形成“一带串三园,一廊通南北,五楔通湘江”的生态网络体系。

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人均公园绿地12平米以上),通过增补兴隆湖、富力体育以及生态廊道等公园绿地,弥补原规划绿地指标偏低的问题。

记者罗雅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