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柳条穿鲤竹笼装虾蒲筐包蟹郑板桥的人文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news/a_9360620.html

陈忠明

年代,扬州出版了《中国淮扬菜》大型画册。已故扬州著名烹饪理论家聂凤乔先生曾主张用郑板桥的一句“柳条穿鲤、竹笼装虾、蒲筐包蟹”诗作为其标识,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完成此设计。相隔二十多年了,我曾和很多扬州烹饪行业的朋友聊起扬州美食的标识(logo)如何设计,郑板桥的“柳条穿鲤、竹笼装虾、莆包包蟹”诗越来越是一幅生动的扬州美食的标识(logo),。只是这十二个字包含的具象元素达六种,柳条、鲤鱼、竹笼、青虾、蒲筐、螃蟹,设计难度很大。据说一个好标识(logo)的设计越简单、越简洁越好。至今未完成聂老的愿望,希望有设计高手从事研究完成。

客居“虾螺鱼藕乡”

郑板桥《思归行》:“臣家江淮间,虾螺鱼藕乡。”直白地说出扬州美食原料:鱼、虾、螺、藕。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文学介入扬州美食,远在汉赋、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以清代为盛。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茶话的诗篇至少在数百篇,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郑板桥出生于原隶属扬州的兴化市,在他有生之年三分之一时间客居扬州。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郑二十六岁。设塾于真州之江村,有《村塾示诸徒》诗。

雍正九年辛亥,郑三十九岁,客于扬州,有《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一诗。

乾隆四年己未,郑四十七岁。卢见曾为淮南盐运使。十月,郑板桥作七律四首赠之。诗的后记云:“乾隆四年十月廿日,恭赋七律四首,奉呈雅雨山人卢老先生宪台,兼求教诲。”

乾隆五年庚申,郑四十八岁。五月,为董伟业耻夫扬州竹枝词作序。竹枝词之一云:“梦醒扬州一酒瓢,月明何处玉人箫?竹枝词好凭谁赏,绝世风流郑板桥。”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郑六十四岁。与程绵庄等九人聚饮扬州,并作《九畹芳兰图》以纪其盛。

乾隆乙亥,卢雅雨再为两淮转运使。是年红桥修禊甚盛。扬州画舫录卷十:“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公工诗文,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时人谓之矮卢。辛卯举人,历官至两淮转运使。丁丑修禊虹桥,作七言律诗四首云。其时和修禊韵者七千余人,编次得三百余卷。”先生(郑板桥)亦预其会,有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四首、再和卢雅雨四首。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郑六十六岁。五月,友人慎郡王卒。作词《扬州西村感旧调寄贺新郎》。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郑六十八岁。撰板桥自序及刘柳村册子于扬州汪氏之文园,叙己之生平志趣颇详。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郑七十岁。画兰竹石,并题云:“……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也。”扬州客斋写兰竹石赠六源同学,并题二十八字见志。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郑七十一岁。卢雅雨官两淮都转运使,清明日招先生及诸名人泛舟红桥,各纪以诗。郑板桥与袁枚相晤于卢雅雨席上,袁枚有诗投板桥明府:“郑燮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遇晚共怜双髩短,才难不觉九州宽。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费君老泪竟虚弹。”

2主张“儒家风味孤清”

郑板桥是美食家。他参加过卢雅雨举办的“红楼修禊”,写下“张筵赌酒还通夕,策马登山直到巅”“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诗人千古风骚在,写出幽怀风砚间”的诗句,品尝过一些淮扬大宴名菜。金农说他“风流雅谑,每逢酒天花地间,各持砑笺纨扇,求其笑写一竿,墨渍污襟袖,亦不惜也”。

郑板桥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有人文情结的美食家。郑板桥有自己独特的饮食观,主要是儒雅超逸,韵溢品高;师法自然,返朴归真;取材广泛,清新鲜活。郑板桥言故乡:“臣家江淮间,虾螺鱼藕乡。”“……稻梁千里熟,歌舞数州连。鱼蟹无多算,鸡豚不计钱……”他的民本色彩浓厚的饮食观,同情弱势群体,“可怜我东门人,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他主张“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他崇尚“左竿一壶酒,右竿一尾鱼,烹鱼煮酒恣谈谑……”的闲逸生活。他提倡田园清供之味,赞扬“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菱煮鲫鱼”,“三冬荠菜偏饶味,九熟樱桃最有名”。他认为原料要就地取材,讲究鲜活,“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他对扬州这一带的物产赞不绝口:“水落鱼虾常满地,湖多莲芡不论钱。”“扬州四月嫩晴天,且买樱笋鲥鱼相啖食。”“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共说今年秋稼好,碧湖红稻鲤鱼肥。”

3最喜“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

郑板桥《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更是道尽了江淮大地的风光风俗/p>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

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

烟蓑鱼笠水云居,鞋样船儿蜗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

打桨十年天地间,鹭鸶认我为渔子。

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鼓一尊开。

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

柳坞瓜乡老绿多,么红一点是秋荷。

暮云卷尽夕阳出,天末冷风吹细浪。

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园。

船窗无事哺秋虫,容易年光又冷风。

绣被无情团扇薄,任他霜打柿园红。”

郑板桥日常饮食是原生态的,“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板桥在山东做官时,曾给李鱓写信,怀念扬州应时鲜鱼佳蔬,表示“神魂系之”“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鲈脍先尝应忆我,蕨薇堪饱莫开扉。……鹤儿湾畔藕花香,龙舌津边粳稻黄。小艇雾中看日出,青钱柳下买鱼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