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古名曲梅花三弄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梦貘貘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世界上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公元年冬季的一天,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县境内有一个名叫贾湖的小山村,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

考古人员当即对出土的骸骨进行碳14测年,结果发现,贾湖出现的年代大概在距今年到年之间。九年后的年2月,就在这处考古遗址中,研究人员发掘出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管。

这支骨笛的原材料采用的是丹顶鹤的尺骨,长度约有20厘米,上面钻有7个同规格的音孔,在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经音乐专家测试,这支原始的乐器已经具备音阶结构,至今仍然可吹奏出悦耳的旋律。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史前骨制笛的出现并非孤立的现象。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甘肃永靖莲花台辛店文化遗址都曾发掘出“兽肢骨制成的笛形器”。

研究人员认为:从远古时期的人们认识到丹顶鹤的尺骨最适宜于制作骨笛,到完整制成高水平的乐器,这其间必然有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熟练的过程。这说明我们的先民们,在物质条件还处于原始的生存状态下,已经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更为广阔的追求。

#02.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时,*帝命令乐官伶伦创制乐律。伶伦从大夏山的西方一直找到昆仑山的北坡,才在嶰谷的山涧中发现了自己需要的竹子。

他选择了一根外壁光滑厚度也均匀的竹子,截取两个竹节中间长度约为三寸九分的一段制成竹管,把它发出的声音定为*钟律的“宫”音,取名为“含少”。

伶伦按照这个标准依次又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并将这些竹管带到昆仑山下。这里有许多凤凰在鸣叫,他根据这些凤凰的鸣叫声来区别十二个乐律。

这就是我国史料中所记载的最早的“竹笛”。

除了竹笛之外,我国历史上还出现过“玉笛”、“玛瑙笛”、“铜笛”、“铁笛”等各种材质的笛子。据传在秦始皇时期,咸阳宫中有一支玉笛,名曰:“昭华管”。每当有人吹奏起来,仿佛会有一幅幅金戈铁马、山川河流的画面浮现在众人的面前。音乐停止后,所有的幻像便即刻消失了。

#03.

历史上最令音乐界人士梦寐以求的一支笛子是用竹子制作的。

公元2世纪八十年代,汉灵帝时期,东汉文学家蔡邕因为得罪朝中权臣,被迫到会稽郡避祸。

吴会之地,向来阴冷潮湿,这一年的春夏交替之际,雨水比往年来得更猛。蔡邕借住的这处宅院,有一座四角方亭,名为“柯亭”。蔡中郎每日都要到这里闲坐半晌。

亭子是用当地的青竹建造的,密密的雨滴打在头顶的竹椽上,“叮叮咚咚”地犹如一首绵远悠长的乐曲。

这几日,蔡邕都会闭上双眼仔细地聆听着雨滴的声音,偶尔他还要站起身子,用手指点着头顶竹椽一根一根地数,每当数到东面的第十六根竹子时,他便停顿下来,眯着眼睛、侧着耳朵用心感受着头顶传来的滴答雨声。

几日过后,雨水终于停歇了,他立刻叫来家里的仆役,让他们把柯亭东面的第十六根竹子取下来。这是一根通体光滑、纹理细密的竹子,蔡邕就用这根竹椽制作了一支竹笛。

果真,这支笛子吹奏出来的音乐异常地清冽响亮。因为笛子的用料采自柯亭,因此这支竹笛被人称为“柯亭笛”。

公元年,六十岁的蔡邕被王允下令杀害,柯亭笛也就失去了踪影。唐代著名诗人胡曾曾经为此发出过感叹:“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没事空传。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

#04.

同样是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住在国都洛阳的大将*何进,近期的日子也不好熬。虽然贵为外戚,但是在争权夺利的战斗中,他与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眼见着自己就要被边缘化。何进的属下司隶校尉袁绍主张将整个宦官集团全部诛杀,何进却总是因顾忌同父异母的妹妹何太后的态度而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站在何太后身后的是她的母亲舞阳君和同母异父的弟弟何苗,他们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听说何进要消灭宦官,于是屡次向何太后进言:“大将*之所以想方设法地杀害娘娘身边的这些近臣,不过是他想专权独断,这样将来势必会削弱娘娘的势力。”

袁绍又向何进出了一个馊主意,劝他多征集一些外援。于是正在河东郡虎视眈眈的大*阀董卓奉命进京。

公元年8月的一天,何进进入长乐宫,向何太后再次请求诛杀全体中常侍。结果他在出宫途中被得到消息的中常侍*羽数十人一起围攻,没有任何防备的何进被尚方监太监渠穆砍下了头颅。

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等人正于宫门外等候,听说大将*被杀,怒火攻心,一起冲入宫中。吴匡一向怨恨何苗在诛杀宦官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对立态度,于是借此机会一刀将其结果在地。据说,后来匆匆赶回洛阳的董卓不仅全部接收了何进和何苗的部下,还将何苗的棺木掘出,将他分尸后扔至路边。

车骑将*何苗的一生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个活着浪费粮食,死了还要熏昏路人的悲剧型人物。可是死了一百多年后,他又披挂着神仙的名号游荡到了人间。

#05.

东晋太和年间(公元-年),江夏郡*鹄矶*鹤楼上,有一位卖酒的商贩名叫辛猷丕,这个人非常乐善好施。某日酒楼里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这位道士喝醉酒后就从怀中拿出一支玉笛,独自靠着墙壁吹奏了一段非常悦耳的音乐。有人上前搭讪,询问这首乐曲的名称,道士回复说:“此曲名为《梅花三弄》。”

辛猷丕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是内心大受震撼,他注意到道士已经转身打算离开,却沉默着没有和对方讨要酒资。第二天道士再次过来喝酒,辛猷丕同样默许了对方的白喝行为。这位道士很不自觉,竟然天天来此白喝酒,就这样两人一直相处了三年。

这一年的五月,*鹤楼里来了许多的宾客。道士突然说道:“自从王子安驾鹤西去,这座楼就只留下个空名,我今天让它名实相副吧!”说完,道士随手拿起一块别人丢弃的橘子皮,在墙壁上作了一幅画。众宾客定睛一看,原来道士在墙上画下了一只*鹤。

只见他拍了拍双手,那只*鹤便从墙壁上一跃而出,在众人面前跳起了欢快的鹤舞。大家此刻才明白: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道士实际上是一个神仙。

道士站起身向辛猷丕辞行:“参*桓子野,那是我的徒弟,我曾经教授他吹奏笛子,也送给他一份绝世的笛谱。如果他将来到这里,你就向他索要我这三年的酒资吧。”随后,道士骑上那只*鹤吹着笛子飞走了。过了很久,人们还能听到半空中飘来的嘹亮笛声。

据说彼时建威将*桓伊正在寿春攻打袁瑾率领的叛*。战事结束后,听到传闻的桓伊赶到*鹤楼,高度赞扬了酒贩辛猷丕不计较个人得失善待孤寡老人的义举。从此之后,一些贵族子弟都慕名前来饮酒,辛猷丕因而成为当地首富。

#06.

后世许多人传说,这位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实则不然。吕祖曾经自述生于“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公元年),他自然不可能穿越到东晋时期去吃白食。

还有人说,*鹤楼上的那位道士尊号“繁阳子”,吕洞宾的道号为“纯阳子”。大概是源于他们两位神仙的道号相似度极高,才会一直以来被人以讹传讹。

“繁阳子”的事迹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南朝道家学者陶弘景所著的《真诰》一书中介绍:“繁阳子号名耳,是汉越骑校尉何苗叔达也,进之同母弟。少好道,曾居河东繁山之南服食。故自号为繁阳子。”

对于繁阳子递过来的简历,陶弘景也表达了自己的几点疑惑:第一,《后汉书》说,何苗是何进的异母弟,简历上登记的身份不对;第二,史料记载,何苗死前的职务是车骑将*,但是简历上写的是越骑校尉;第三,何苗*附阉势,何进被害时,吴匡将何苗斩杀于朱雀门下,随后董卓又将其开棺分尸,因此何苗不具备兵解成仙的条件。

所谓“兵解”,即借用兵器毁损肉身,从而获得成仙的机会。往往兵解之人,外人再次开棺,就会发现死者的尸体已经凭空消失了。显而易见,何苗兵解时使用的程序是“盗版”的。

不过后世之人并没有过于计较繁阳子的盗版行为,宋代出品的《云笈七签》一书中,为了证实食用“石脑”可以成仙,作者以繁阳子为例:“石脑色斑柔软,形如小石,处所皆有。久服身热而不渴……繁阳子服之,亦得道。”

#07.

繁阳子兵解成仙后游戏人间,一百多年后,他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巧遇了自己心仪的徒弟——桓伊。

桓伊,字子野,出身于铚县桓氏家族。在历史上,他曾经参与淝水之战,后来又担任江州刺史。

《晋书·桓伊列传》记载,虽然屡立大功,但是桓伊谦逊纯朴的性格作风始终没有更改。不仅如此,他擅长音乐,深谙音乐的真谛。当时,他在音乐上的造诣可称为“江左国朝第一人”。相传那支消失了百多年的“柯亭笛”就被他收藏在手中,他常常在闲暇时间拿出来吹奏。

《世说新语·任诞篇》云,东晋名士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和桓伊曾经在一条河边不期而遇。彼时,桓伊已经在淝水之战中获得了显赫的威望,进封永修县侯,而王徽之当时不过是一名正准备赴任的*门侍郎。

桓伊的车驾队伍正好从王徽之停泊在水岸边的小船旁经过,王徽之看到一群人前呼后拥地护卫着几辆锦盖华车逶迤而行。于是转过身问向身边的朋友,“这个人是谁?”

朋友恰好认识桓伊,于是回答:“这不是桓伊桓子野嘛。”

王徽之听说后起了兴致,连忙叫来身边的仆从,让他给岸上的人带个话,“听说桓先生善于吹奏笛子,能否请他为我吹奏一曲?”

岸上的桓伊听到王徽之派使者传过来的请求后,马上下令停车。他走下马车,让人拿来一把胡床,欣然坐下,然后从怀中取出自己的柯亭笛,横至嘴边,悠扬的笛声顷刻间在水岸边响起。

这是一首赞美梅花品质高洁的乐曲,它不仅旋律优美、格调也极为清雅。王徽之站在船舷处仔细地聆听着。音乐声中,他的四肢百骸犹如流淌着一股清泉,心情也越来越感到安宁。一曲终了,两人对望了一眼,没有说一句话,便各自转身离去。

我们不清楚,柯亭笛是不是繁阳子赠给弟子的。不过根据老道士在*鹤楼上的离别赠言,我们可以猜测出,这首惊艳了王徽之的笛曲应该就是繁阳子口中提到“绝世的笛谱”。多年之后,有心人将它改编成了一段琴曲,此曲遂成为流传了二千多年的名曲《梅花三弄》。

这支柯亭笛起始于毫不起眼的竹椽,原本只能和屋瓦相伴一世,是蔡中郎的慧耳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后来,它便成就了一段惺惺相惜的佳话、一首传世两千多年的名曲。

其实人的命运也是一样的,往往只是一瞬间的转变,却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高低走向。蔡邕如此、何进如此、辛猷丕如此……你我更是如此。

推荐阅读:

只因一夜情,毁灭了一个近百年的王国

袁崇焕被凌迟达余刀却一声未吭,他真的死得冤吗

将燕王逼入绝境的一代名将,最后竟落得割肉炸骨的下场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